第23课“学与问”教案

第23课“学与问”教案

ID:9305245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7

第23课“学与问”教案_第1页
第23课“学与问”教案_第2页
第23课“学与问”教案_第3页
第23课“学与问”教案_第4页
第23课“学与问”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23课“学与问”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3课“学与问”教案  【学习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3课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3.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增强勤学好问的意识,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多

2、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准备】  搜集名人有关勤学好问的材料。  【教学过程预案】: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题:学与问,  2.齐读课题。  3.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知识从哪里来?  二、 精读明道理  1. 课文中那句话直接阐述了这一观点?作者又是怎样来论证这一观点的?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2.指名说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两个自然段,思考:每个事例具体讲了什么,你从明白了什么?可以圈圈画画,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同桌交流  ⑴全班交流第

3、一个事例  ① 教师总结,适时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教师适时介绍:哥白尼: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创立了“日心说”。在几百年前就有这样的发现实在是极为了不起。  ②教师出示名人名言  ⑵教师引读第三自然段:过渡:问是金钥匙,问是铺路石,面对五彩缤纷的新世界,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办呢?  指名说:  总结出示: “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帮助,不

4、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①古人说要拜“能者为师”,“能者”是什么意思?(能者:有能力的人;有本事的人;能干的人。)  ②用书上这段话应如何理解?(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  ③说一说你周围的能者,你请教过的能者。  教师总结:其实我们也是能者,因为孔子早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⑶全班交流第二个事例  过渡:我们有问题要请教被人,拜能者为师。第二个事例又向我们说明了什么?出示: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① 沈括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提出问题—请教好学

5、—放在心上—亲临现场)这样把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学习。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求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教师适时介绍:沈括:他是一个科学通才,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所著的《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②试想:沈括如果没有进一步的观察思考,结果会如何?你想到哪些有关的事例?所以,引读——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4.感悟结论  过渡:“学与问”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看作者得出的结论。出示: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

6、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读一读,画一画地基础上,品读重点词、句,并结合自身实际来体会勤学好问重要性,以各种形式充分地阅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学会概括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并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借鉴写法,理性升华;活动拓展,迁移内化  1、借鉴写法  作者是怎样写这篇说明事理的文章的?  作者先提出观点,然后用具体事例证明观点的正确性,最后得出结论。一般情况下,作者会在题目中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在第

7、一自然段开篇点题,然后做具体论证,最后得出结论。作者要证实自己的观点,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  2、活动拓展  老师要考考大家“活学活用”的本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⑴ 擂台一  出示文章: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默读思考:  ①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②作者是怎样来论证这一观点的?  交流总结:   ⑵ 擂台二  老师出示一个论点: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友情提醒:可以利用课文内容及自己搜集的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名言等)   3. 教

8、师总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