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商名人堂——林如光

全球华商名人堂——林如光

ID:9372093

大小:3.32 M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29

全球华商名人堂——林如光_第1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林如光_第2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林如光_第3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林如光_第4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林如光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球华商名人堂——林如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韬华全球华商·林如光略商名人堂从一张渔网走出的世界级企业家——印度尼西亚嘉丰集团董事长林如光华商韬略·毕亚军/文现今,15岁卖掉渔网开辟新天地的林如光,已经是印尼工业界少有的取得世界级行业成就的企业家之一,由他创办的嘉丰集团已是印尼家喻户晓的玻璃器皿王国,同时,他也是世界最大玻璃器皿制造厂商的企业家之一。而且,他们的成就还不局限于玻璃器皿。多年来,本着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理念,林如光领导嘉丰集团从玻璃逐渐发展到其他行业,如搪瓷炊具、不锈钢餐具、模具、印花铁罐、包装纸箱、建筑材料、通讯、金融服务以及房地产等等,不但推动了公司的业务发展,也为印尼人民创造了数万个就业机会,进而带动社

2、会的繁荣。同时,林如光也是最早到中国投资的印尼企业家。早在印尼与中国断交的20世纪80年代初,他就在时任天津市市长李瑞环的亲自支持下,以新加坡企业家的身份到天津投资,成为第一个到天津外商投资开发区投资的外商……少年雄心破釜沉舟开新篇林如光却想要改变。过去无法改变,他把目光放远未来。父亲走后,除了悲伤,他想了很多让祖籍广东陆丰的林如光,出生在印尼苏门答这个家庭变得更好的办法。三天思考之后,他找到腊的浮罗甘扒,一个仅3.7平方公里,人口三千多母亲,说出自己的想法,把渔网卖掉,改做其他生人,无水电供应,医疗设备欠缺,以务农为主的小意。母亲被他的想法吓了一跳,这相当于一个农民岛屿。要扔

3、掉锄头,抛弃土地。但林如光态度坚决,因为他不想再做农民了。生于那个时代的一代人,几乎都是在艰苦中成长,林如光尤其如此。15岁,他的父亲林启恩就去小小的林如光似乎已经找到为什么父亲如此勤世了,一夜间,人从少年到成年。奋他们还要如此贫寒的原因,因此,他想走出一条新路来。他认为,如果还是像父亲那样做,他们就还得林启恩先生生前经营渔网、渔船租赁及渔网维过和父亲在世时一样的生活。这不符合他的理想。修,虽终年辛苦卖命,却也无法改变家庭与生活的他想要改变,像那些有钱人学习,做他们做的事情。窘境。去世后,他留给全家的唯一财富就是他生前见他已是胸有成竹,母亲也就没多反对。使用的渔网,而且只有一张

4、渔网。之后,还不懂得什么叫破釜沉舟的林如光,做一张渔网,一个陷入崩溃边缘的家庭,一位了这件破釜沉舟的事情,卖掉了这张渔网,做起了暗夜忧叹的母亲……一切,需要一位15岁的少年面生意。有一些起色之后,他又从自己所在的小地方对。这很残酷,但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前往印尼最大的城市雅加达,并从此开启了林家的2韬华全球华商·林如光韬华全球华商·林如光略商名人堂略商名人堂拥有工厂之后,林如光前往香港拜一位李姓先生为师,学习生产拖鞋制造技术。掌握技术之后,他便从外面进口机器到工厂自己生产。起初,因为资金有限,就从进口一台机器开始做起,成为印尼第一批本土拖鞋企业。当时,印尼物资非常缺乏,林如光很

5、容易就打开市场,并且利润非常可观。通过这种方式,林如光积累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并迅速做大。“印尼人口众多,所以拖鞋市场很大,供不应求,因此把几十年前,当地渔民只靠渔网等着鱼进网(印尼苏门答腊岛的人称它为“Kelong”),工厂扩大,赚取更大的当时海上还有很多鱼,但现在,海上的鱼慢慢地减少了,“kelong”根本用不着了。所以林利益。”他说。如光鼓励年轻人,想要成功就不能坐着等鱼,必须想办法去找鱼累积了更多的资印尼新篇章。金后,林如光开始从事更加多样化的生意,主要是从事进出口贸易,“从国外进口塑料,玻璃器皿,瓷现在想,卖掉这张渔网,无疑是林如光一生中器及日常用品等。”因为进入时机

6、得当,这个生意也做得最正确的事情。而他之所以做对这件事情的前是顺风顺水,很快就又获得相当的成就。提,是不拘一格,打破陈规的开拓精神,用今天的话说,是求新求变求卓越。后来,渔网也成为林如这些之前不曾预料的成绩,极大地鼓舞了林光的一个标签,成为他在勉励年轻人时最喜欢引用如光对未来的信心。如今,回顾那段历史,他谦逊的自我例证,而且还为其注入新的内涵。“我常用地认为,“成就并非个人所长。”但也同时强调,一张渔网的故事来启发现在的年轻人。今非昔比,“一切只是胆识,运气加上时机巧合所致”。不能再像以前捕鱼那样,只要随便撒网就能有鱼获。现在生意竞争激烈,必须求新求变才能有所突林如光从1966

7、年开始进口玻璃器皿。之后,印破。”他说。尼进口税也由20%逐渐增加到75%。面对越来越高的进口成本,一贯求新求变的林如光又开始琢磨,填补空白创造世界级企业“如果自己在印尼设厂生产,就可省下可观的进口税和运费。”林如光到雅加达创业初期,印尼局势动乱,时有排华事件发生,有钱人都选择离开印尼到其他国顺此思路,林如光萌发了自己设厂生产玻璃家发展,但他认为,这恰恰是自己发展的机会。器皿的意念。和那些只是想一想的人不同,他想到了,就要去做。他直接找到日本东洋玻璃制造机械刚抵达雅加达时,他以手头仅有的6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