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肾论治耳鸣、耳聋的临床研究综述

从肝肾论治耳鸣、耳聋的临床研究综述

ID:9408174

大小:5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30

从肝肾论治耳鸣、耳聋的临床研究综述_第1页
从肝肾论治耳鸣、耳聋的临床研究综述_第2页
从肝肾论治耳鸣、耳聋的临床研究综述_第3页
从肝肾论治耳鸣、耳聋的临床研究综述_第4页
从肝肾论治耳鸣、耳聋的临床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肝肾论治耳鸣、耳聋的临床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肝肾论治耳鸣、耳聋的临床研究综述  耳鸣与耳聋看似是两个不同疾病,实则在病因病机上有诸多相同之处。《医学入门》曰:耳鸣乃耳聋之渐,指出它们同属一个疾病的不同阶段。《杂病源流犀烛》讲:耳鸣者,聋之渐也,惟气闭而聋者,则不鸣,其余诸般耳聋,未有不先鸣者。随着现代医学认识的深入,发现亦有单纯耳鸣或耳聋者,有研究认为他们未必是同一疾病。本文旨在探索两者共同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故将两者并在一起论述。  1、从肝肾论治耳鸣、耳聋的理论基础  1.1肾与耳鸣、耳聋  耳为肾之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主耳在窍为耳。生理上它与肾有着密切联系。  《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

2、耳能闻五音矣。可见,耳发挥正常听觉功能的基础有赖于肾气充和,如果肾气不和(如肾精亏虚、肾之阴阳虚弱),耳不能得到濡养,则听力逐渐减退,出现耳鸣、耳聋。  肾藏精,为耳的功能发挥储备物质基础。如《灵枢脉度》所说:肾为藏精之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藏精,精生髓,髓气冲于脑。精能生脑髓,濡养脑窍,而耳与脑相通,故脑髓的充盈同样影响耳的功能。如《灵枢海论》言: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综上而言,肾精是耳健全的重要保障,若肾精亏势必出现听力减退,最终导致耳鸣、耳聋。  《内经》之后的历代医家对耳鸣、耳聋也有诸多论述,并在《内经》基础上有所发挥。金元时

3、期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主病火类》中说:耳鸣,有声,非妄闻也。耳为肾窍,交会少阴、少阳之经。若水虚火实,而热气上甚,客其经络,冲于耳中,则鼓其听户,随其脉气微甚而作诸音声也。《内经》言:阳气上甚而跃,故耳鸣也。在这段话中,提出阳气盛余与耳鸣、耳聋的关系。肾精属于阴,肾精亏虚可致耳鸣、耳聋,然阴虚导致阳气偏亢、虚阳上越,经由肝胆之经络冲与耳中,进一步导致耳鸣、耳聋的加重。这种论述也呼应了《素问脉解》中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的阐述。  明戴思恭在《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耳》中讲:耳为肾窍,耳病皆属于肾,肾虚故耳中或如潮声、蝉声,或暴聋无闻。并进一步细说了耳

4、鸣的分类,也从耳鸣类型角度为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但其耳病皆属于肾的说法未免有些局限,还需综合各家之长以扬长避短。明张景岳认为:耳聋大多其证有五:曰气闭曰虚闭气闭者,多因忧郁,气有所结而然虚闭者,或以年衰,或以病后,或以劳倦过度,因致精脱肾亏渐至聋闭(《景岳全书》)。张景岳对耳聋的病因病机分类详尽,为后世辨证论治提供了依据。这其中他同样将肾气虚与耳聋紧密联系,是对《内经》的继承,同时将肾气虚亏的原因详加说明,则是其对《内经》的发挥。清叶天士也明确提出本虚失聪者治在肾、肾阴久亏,肝阳内风上旋蒙窍非苦寒直降可效。填阴重镇滋水制木,佐以咸寒入阴,酸以和阳,药理当如是议(《临证指

5、南医案耳病门》),详细地阐述了肾精亏虚导致耳鸣、耳聋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完善了中医理论。  1.2肝与耳鸣、耳聋  肝与肾之精血同源,精血之间相互化生,肝与胆相表里,肝主疏泄。以上这些特点注定了肝与耳的密切联系,肝通过肾、胆与耳相连,也通过肾、胆导致耳鸣、耳聋的发生。  肝的主要功能是疏泄和统血,肝主疏泄主要是调节全身气机的运行。气机不畅,一则影响血液的运行,正所谓气为血之帅,血行不畅或者瘀血则导致耳部受血滋养不足,日久功能渐失。二则气郁日久化火,尤其肝胆之气郁而化火可随经络上窜入耳,热则耳鸣、耳聋。不仅如此,郁火日久灼伤阴液,使耳缺乏濡养,进一步加重耳鸣、耳聋。正如

6、《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木郁之发民病鬲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少阳所致为喉痹,耳鸣呕涌。三则气机不畅还表现为气机上逆,气逆同样会导致气血逆乱于耳。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可见,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与耳疾有重要关系,从肝论治耳鸣、耳聋不无道理。  肝统血,不仅通过气疏泄功能保持血液通畅运行,另外其储藏血液和调配血液的功能更是保证了各脏腑器官正常的功能发挥,经典中的卧血归于肝(《素问五藏生成》)就说明了这一点。肝血充足才能够充分濡养耳,如果肝血不足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素问脏气法时论》)。肝体阴而用阳,生性喜条达,肝阴不足,其条达之性难以维系,

7、其统血、主疏泄功能亦会受损。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所说: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耳无所闻。  肝胆互为表里,肝胆气机不畅或受外邪侵袭,化热上扰于耳,也是耳鸣、耳聋的重要原因。《素问热论》言:伤寒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说明外感病不解,如少阳发热则波及耳。再有《素问厥论》言: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这也是少阳不利化热所致。清叶天士提出邪干窍闭治在胆,运用清少阳郁热之法治疗耳鸣、耳聋。另外,清唐宗海在《医学见能》中也讲到:耳虽肾窍辨声音,绕耳游行是胆经,时辈不知清木火,漫将滋肾诩亮明。提出了清肝胆火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