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建设美丽乡村的内涵与意义

生态文明视域下建设美丽乡村的内涵与意义

ID:9462677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1

上传者:U-991
生态文明视域下建设美丽乡村的内涵与意义_第1页
生态文明视域下建设美丽乡村的内涵与意义_第2页
生态文明视域下建设美丽乡村的内涵与意义_第3页
生态文明视域下建设美丽乡村的内涵与意义_第4页
生态文明视域下建设美丽乡村的内涵与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视域下建设美丽乡村的内涵与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生态文明视域下建设美丽乡村的内涵与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中国是农业大国,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础之一。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美丽乡村建设已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美丽中国,从乡村起步,乡村是现代化、城市化的根基,是人类共有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建设美丽乡村,承载着广大农民的新期待,是生态文明建设最坚实的载体。  一、美丽乡村由生态文明塑形,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  1.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和必然趋势。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我们的祖先历来讲究天人合一,注重生态平衡,并逐步演变为生态文明这一人类新的文明形态。早在四千年前的夏朝,我国的生态思想便已发端,此后绵延传承,不断丰富。《逸周书》记载:家之禁,寿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二千多年前,开启大秦王朝兴盛的伟大政治家商鞅,也提出了许多有关生态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后人。至今,数千年来,这些循环生息、自我调节、永续利用的朴素生态思想支撑了中华生态文明形态的延续和发展。   2.党和政府始终重视生态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等。这些关于生态和环境问题的一些新提法的出现,标志着我们党已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部署,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深刻表明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要求,体现了五新,即在总体布局中有新定位、在自然观上有新理念、在战略目标上有新部署、在历史责任上有新使命、在具体方法上有新举措。同时,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确立了四措并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线图。  3.要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贯穿于乡村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正像恩格斯指出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因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因此,当前必须按照生态文明理念,重新为乡村塑性,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并贯穿于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乡村社会现代化提供自然和人文载体。同时,还应为乡村注入现代文化元素,注重用现代文化来提升乡村品质,特别是重建文明健康的农民公共文化生活。  具体来说,第一,要构建公共财政引导、文化资源下沉进村、以人为本、完善管理服务机制,最终形成农村文化管理以县为主、协调服务以乡为主、建设以村为主的新格局。第二,要以公共财政为主导,大力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村文化精英从事农村文化事业进行适当财政补贴,资助各种优秀民间文化的保护、开发、发扬和研究活动,扶持农民自办文化团体,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对精品农村图书、农村广播电视电影节目、栏目、频道、X站媒体进行奖励,加大对先进或优秀的文化形式的投入,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进来。  二、美丽乡村厚德载物,是人生存发展的摇篮  没有山清水秀的乡土中国,就没有美丽中国;没有天蓝水净的广阔农村,也就没有美丽乡村;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人们的幸福安康。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美丽乡村,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面对严峻的生态挑战,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彩篇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实践,也是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农村的生动诠释。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顺利召开,会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书记的浙江省委就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要求用5年时间,对全省1万个村庄进行全面整治,建设好1000个全面小康示范村。据了解,10年来,浙江省投入1200亿元进行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2013年10月,习近平同志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2003年以来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为搞好我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农民生存发展幸福提供了成功的例证。  2.美丽乡村不只是外在美,要美在发展,更要为乡村发展提供好政策,创造好条件。发展美丽乡村,要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财收入;要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和壮大生态产业,为农村发展办实事,带领农民致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更高层级迈进。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是四个美,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与之相对应,具体开展四个行动计划,即生态人居建设行动、生态环境提升行动、生态经济推进行动、生态文化培育行动,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建成一批全国一流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2013年,农业部在全国遴选1000个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和乡村文明基础好,人文风貌或自然景观等方面有一定特色,创建积极性高的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产业。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一方面,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要保护环境,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或多或少地要限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总量。另一方面,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给人类自身提供良好的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要处理好人类追求发展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这一对矛盾,就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式。湖南永州市委认真贯彻落实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4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响亮地提出了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丽乡村的发展理念,为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注入恒久的动力,推动永州生态农业和绿色工业的发展。  三、美丽乡村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画卷  1.建设美丽乡村,为构建和谐社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注入了新的动力。在我们的理想中,美丽乡村,应该天人合一,美轮美奂。但是,举目四望,雾霾天气、饮水安全、土壤重金属污染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集中暴露,笔者下乡进村调研,总会被一个刺眼的反差触动:一方面,乡亲生活水平提高了,农家别墅越建越多、越建越靓;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生活环境却变差了,房前屋后垃圾乱丢,池塘水沟污水横流,田间地头农药滥用。森林城市、宜居城市、山水城市提起改善生活环境,考虑更多的是城市。然而,当下农村,消费向城里看齐,生活污染也在慢慢接轨。乡亲们腰包鼓了,敢消费了,包装盒、塑料袋、饮料罐,产生的垃圾不比城里少。可乡村的卫生基础设施比较少,有产无出,形成垃圾围村。甚至不少在城里无法立足的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异地搬迁,还造成工业污染下乡之虞。这些现象,都背离美丽乡村的内涵,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自然和人文要求背道而驰。  2.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将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依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和谐共处、互惠共存,才能推动建成人人共享的美丽乡村。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美丽乡村,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因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将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2008年,国务院首次召开了全国农村环保工作会议,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并设立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环境保护部、财政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通过实行以奖促治政策,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2010年,财政部、环保部启动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8个省区列入第一批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区。近期媒体刊发《美丽中国寻找最美乡村》系列文章,报道了新型社区、风情小镇、绿色生态名镇、特色旅游村、新农门客栈这一道道亮丽风景,向人们展示了美丽乡村的迷人风采。   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了一大批美丽乡村,2014年,在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大寨村第九届村长论坛,隆重公布了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河南省临颖县南街村、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村、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九星村、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六甲乡福保村、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进顺村、浙江省奉化市腾头村。这些乡村不仅清洁了污染,美化了家园、水源和田园,更重要的是荡涤了农民落后的环保和生态意识,提高了农民的文明意识和文化素养,是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人文工程。因此,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尤其要趁势而上,第一,要大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生态意识,努力提升群众的生态文明素养。要把选派到农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当作生态建设的生力军,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的素质,强化农村干部的生态意识和绿色GDP意识。第二,各级政府要率先垂范,切实倡导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政绩观,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作为首要标志纳入干部的实际考核评价体系中,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贯穿于实践行动中,以期真正达到上行下效,蔚然成风。第三,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及新闻传媒等多种渠道和各种载体,加大对乡村生态保护理念的宣传教育力度,在农村弘扬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消费观,强化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维护绿色环境,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乡村生活方式,让生态文明的观念真正深入民心,并潜移默化地落实到人们自觉的行动中去。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加强改革创新,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发展生态经济,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保留生态空间,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勾画的质朴自然和谐美好的桃花源,能够流传一千多年而温馨如故,是因为它是我们很多人心目中理想的美丽乡村。步入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只要我们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并依此出发、不懈努力,美丽乡村梦就一定能现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