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家庭护理模式的探讨

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家庭护理模式的探讨

ID:9628028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家庭护理模式的探讨_第1页
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家庭护理模式的探讨_第2页
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家庭护理模式的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家庭护理模式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家庭护理模式的探讨作者:阮国锋 陈桂兰 古利丽 龚小华  【摘要】目的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家庭护理模式的探讨。方法对18例膀胱造瘘患者加强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和详细出院指导及家庭随访。结果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同和参与。结论膀胱造瘘患者家庭护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减轻了家属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是值得推广的家庭护理模式。  【关键词】永久性膀胱造瘘;家庭护理    永久性膀胱造瘘术主要适用于前列腺增生不能行手术者、尿道狭窄、尿道肿瘤行尿道切除后,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需引流尿液者

2、,除了在急性期需要在医院接受医护人员的照顾外,最终要回归家庭和社会。由于需要终生带集尿袋,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影响,同时也会出现膀胱挛缩、泌尿系结石、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加强和重视患者术后的健康指导,培养患者自我护理和病情观察能力,能有效提高膀胱造瘘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家庭护理能力。  1临床资料  本组18例均是老年男性患者,年龄58~89岁,平均71岁。其中,前列腺增生13例,膀胱癌2例,尿道狭窄3例。  2方法  资料收集与评估方法:评估患者的病情、家庭情况,包括经济情况、心理素质,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

3、社会背景,根据其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及行为习惯等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教育对象为患者和家属、生活照料者。教育时间从患者手术后第4天开始,并在出院后2周/次的访视或电话随访中得到反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教育及并进行效果评价。  3家庭护理指导  3.1心理护理由于排尿方式的改变带来许多不便,患者需终身带管,定期换管,加之造瘘口的不良气味,自身形象的改变使他们敏感、悲观,患者身上带着尿管和尿袋,有怕被人嫌弃的想法,易产生自卑感和孤独感,对今后生活顾虑较多,导致患者的精神痛苦远大于肉体痛苦。护理重点应着眼于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从心理上完

4、全接受。针对上述心理状态,应鼓励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保持造瘘口无异味,尿袋妥善放置不外露,可佩戴尿袋罩布以维护其自尊心,可以参加有益于健康的活动、社交等,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1]。让患者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爱,树立患者的生活信心,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多与患者谈心,生活上多予以协助,鼓励患者多些爱好,如看电视、看书。能行走的患者,可适当到户外散步。在患者患病时,患者最需要关怀,家属是患者的精神支柱,鼓励家属充满亲情和爱心,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协助患者尽快适应生活习惯的改变,讲解造瘘管及尿袋的性能,使用方法,护理不当可能发生的后果

5、等,患者变换体位时,应注意尿袋的位置,防止尿液的返流,而导致尿路感染。保持室内清洁,减少污染机会,指导患者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共同做好造瘘管的护理。  3.2讲解无菌操作的意义和方法,教会患者和家属更换引流袋的方法,保持引流袋低于造瘘口15cm以上[2],每3天更换敷料3d/次,遇污随时更换。  3.3保持造瘘管的通畅固定好引流管,防止滑脱或过度牵拉。避免管道弯曲、受压折叠,以免影响尿管引流。带管期间及时发现膀胱造瘘管引流不畅现象6例,为血块和坏死脱落物阻塞,经用注射器抽吸和捏挤将其排除。为防止尿垢沉积、造瘘管阻塞,气囊尿管一般

6、是1个月或1个半月更换1次,如有阻塞随时更换,每3d更换引流袋。指导家属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50~100ml自造瘘口注入膀胱,行膀胱冲洗。如有阻塞,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和挤捏,仍不通者经膀胱造瘘管注入无菌生理盐水20ml,先将阻塞物冲入膀胱,通畅后再被引流出来。如引流液浑浊且坏死脱落组织较多,说明有膀胱内感染,可用生理盐水500ml+庆大霉素8万U,2次/d,间断冲洗膀胱,直至尿液清澈,或每日用0.2%呋喃西林液500ml进行膀胱冲洗。  3.4保持造瘘口清洁,并行膀胱功能训练。每日用碘伏棉球,消毒造瘘口皮肤,清除分泌物,覆盖无菌敷料。膀

7、胱持续引流期间,为防止膀胱挛缩,每2~4h间断开放引流可以预防膀胱挛缩[3]。  3.5防止逆行感染协助患者勤翻身或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指导患者或家属及时放尿及其放尿的方法,在放尿、更换引流袋及外出活动时引流袋不可高于造瘘口,防止尿液返流造成逆行感染,指导患者饮水2000ml/d左右,起到自身冲洗膀胱作用,可避免膀胱内感染和小结石形成。食物易消化及富有营养,加强功能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4结果  患者心理状态良好,除6例发生引流不畅回院换管外,均无再次入院及发生严重并发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减轻了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得到了患者和

8、家属的认同和参与。  5讨论  由于需要长期医疗的人数增加,给社会、家庭带来经济和精神负担,人们希望就近医疗、家庭护理以至保健、康复、治疗、临终关怀等能在家中实施。在家庭方面:除了经济上减少住院开支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