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全国卷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全国卷ⅲ)

ID:9693739

大小:340.5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5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全国卷ⅲ)_第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全国卷ⅲ)_第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全国卷ⅲ)_第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全国卷ⅲ)_第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全国卷ⅲ)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全国卷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参考公式:如果

2、时间A、B互斥,那么如果时间A、B相互独立,那么如果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球的表面积公式,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球的体积公式,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一、选择题⑴、设集合,,则A.B.C.D.⑵、已知函数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则A.B.C.D.⑶、双曲线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A.B.C.D.⑷、如果复数是实数,则实数A.B.C.D.⑸、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A.B.C.D.⑹、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成等比数列,且,则A.B.C.D.⑺、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

3、上的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A.B.C.D.⑻、抛物线上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小值是A.B.C.D.⑼、设平面向量、、的和。如果向量、、,满足,且顺时针旋转后与同向,其中,则A.B.C.D.⑽、设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若,,则A.B.C.D.⑾、用长度分别为2、3、4、5、6(单位:)的5根细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能够得到的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A.B.C.D.⑿、设集合。选择I的两个非空子集A和B,要使B中最小的数大于A中最大的数,则不同的选择方法共有A.B.C.D.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

4、科数学第Ⅱ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第Ⅱ卷共2页,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卷共10小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横线上。⒀、已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的长为,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等于_______________。⒁、设,式中变量满足下列条件则z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⒂、安排7位工作人员在5月1日到

5、5月7日值班,每人值班一天,其中甲、乙二人都不能安排在5月1日和2日,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__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⒃、设函数。若是奇函数,则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⒄、(本小题满分12分)的三个内角为,求当A为何值时,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⒅、(本小题满分12分)A、B是治疗同一种疾病的两种药,用若干试验组进行对比试验。每个试验组由4只小白鼠组成,其中2只服用A,另2只服用B,然后观察疗效。若在一个试验组中,服用A有效的小白鼠的只数比服用B有效

6、的多,就称该试验组为甲类组。设每只小白鼠服用A有效的概率为,服用B有效的概率为。(Ⅰ)求一个试验组为甲类组的概率;(Ⅱ)观察3个试验组,用表示这3个试验组中甲类组的个数,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⒆、(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是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MN是它们的公垂线段。点A、B在上,C在上,。(Ⅰ)证明⊥;(Ⅱ)若,求与平面ABC所成角的余弦值。⒇、(本小题满分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以和为焦点、离心率为的椭圆,设椭圆在第一象限的部分为曲线C,动点P在C上,C在点P处的切线与轴的交点分别为A、B,且向量。求:(Ⅰ)点M的轨迹方程;

7、(Ⅱ)的最小值。(21)、(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Ⅰ)设,讨论的单调性;(Ⅱ)若对任意恒有,求的取值范围。(22)、(本小题满分12分)设数列的前项的和,(Ⅰ)求首项与通项;(Ⅱ)设,,证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