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于鲍莫尔—奥茨税的德国排污费制度的经济

浅议基于鲍莫尔—奥茨税的德国排污费制度的经济

ID:9725402

大小:68.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5-06

浅议基于鲍莫尔—奥茨税的德国排污费制度的经济_第1页
浅议基于鲍莫尔—奥茨税的德国排污费制度的经济_第2页
浅议基于鲍莫尔—奥茨税的德国排污费制度的经济_第3页
浅议基于鲍莫尔—奥茨税的德国排污费制度的经济_第4页
浅议基于鲍莫尔—奥茨税的德国排污费制度的经济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基于鲍莫尔—奥茨税的德国排污费制度的经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议基于鲍莫尔—奥茨税的德国排污费制度的经济基于鲍莫尔—奥茨税的德国排污费制度的经济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基于鲍莫尔—奥茨税的德国排污费制度的经济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排污费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推算值。此外,雨水,小规模排放者(家庭,一天排放量少于8m3的情况)由于其污染单位数无法计算,因此排污费一律按统一标准计算。  排污费价格在该制度引入之初设定为12马克,随后慢慢地提高。最为重要的是,如果排放者能够满足水管理法7a条规定的,按照技术水准制定的最低要求基准,那么适用的排污费价格则打折50%。此外,排污费是目摘要197

2、0年以来,排污费制度成为欧洲各国进行水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普遍政策。其中,德国的排污费制度是以鲍莫尔—奥茨税为理论模型构筑的,是欧洲最典型的排污费制度。通过对德国排污费制度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一制度的积极效应和局限性,从而有助于推进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政策设计。本文采用价格差模型和目的税模型对德国排污费制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一方面,德国的排污费制度对制约污水排放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德国的排污费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特别是价格差模型使得对基准以下的残余污染的课税基本上变得没有任何作用,也降低了费用效率性,因而

3、通过排污费来进行污染制约的作用无法完全体现出来。基于这一分析结果,提出倡议:第一,环境经济政策应该突破通过单一的政策分析来探讨费用效率性,要把重点放在通过精密的政策组合分析来达成多个政策目标上;第二,在今后的环境政策设计上,要明确地把分配理由缓和政策放到分析框架中的政策组合分析加以发展深化将会变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排污费;鲍莫尔—奥茨税;费用效率;政策组合;分析  A1002—2104(2012)10—0069—09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10.011  1970年以后欧洲各国就开始引入排污费制度,

4、并且已成为各国进行水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普遍政策。从环境税的各种相关文献来看,现在实施了污水排污费制度的欧洲国家达到了将近20个,因此欧洲国家在排污费制度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实施排污费的欧洲国家中,德国的排污费制度是以鲍莫尔—奥茨税[1]为模型构筑的,可以说是欧洲最典型的排污费制度。相比较而言,荷兰和法国的排污费归根到底不过是水管理过程中的财源募集手段而已,其初衷并不是实现外部不经济的内部化。因此,即使产生了污染削减的刺激效果,也并非有意而为,仅仅只是一种“副产品”。另一方面,即使是以刺激效果为目的的排污费,也不一定就是费用效果的环境目标

5、达成的手段,也就是说不一定是以鲍莫尔—奥茨税为模型而构筑的。而德国的排污费从一开始就是明确地以鲍莫尔—奥茨税为基础而制定的,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国家排污费的特征之一。本文通过对德国排污费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成效进行深入分析,指出环境政策的经济手段的理论和现实是如何相背离的,并找出其相背离的理由,从而为我们验证现实的排污费是否能够发挥其理论效果提供现实材料。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应该明确地把分配理由放到环境经济政策的框架设计中加以考虑。  1排污费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排污费的实证研究,Kneese和Boeyer,Eann,以及Ga3的情况)由于其

6、污染单位数无法计算,因此排污费一律按统一标准计算。  排污费价格在该制度引入之初设定为12马克,随后慢慢地提高。最为重要的是,如果排放者能够满足水管理法7a条规定的,按照技术水准制定的最低要求基准,那么适用的排污费价格则打折50%。此外,排污费是目的税,其税收的用途只限用于特定目的。排污费收入归入到各州政府,其用途除了可用于排污费征收的行政费用开销外,还仅限于用于水质保全策略费用,水质保全研究费以及从事保全事业的工作人员的教育费用等。  2.2.2排污费的计算  排污许可证上记载了各排放者应该遵守的年间排污总量以及表1上列举的各参数的浓度。这些

7、就是排污费计算的基准。其浓度通常按照最低要求基准来确定。排污费的计算公式如下。  排污费负担额=污染单位数X排污费价格(每一个污染单位)  污染单位数=年间排污总量[m3]X最低要求基准[kg/m3]表1中相当于1个污染单位的负荷量[kg]  此外,污染单位数按照表1中的各污染物质来逐个计算。因此,排放者的排放污染单位总数为各污染物质的排放污染单位数的合计。  如果实际负荷量比许可证上记载的负荷量减少了的话,可以向当局事前申请报告,减少了的那一部分污染单位数的排污费负担额可以减去。反之,如果不能守住许可证上记载的负荷量,按照以下策略计算其增加的

8、污染单位数,这样排污费负担额也相应增加。SEerh=SE{1+X·(MW为超过最低要求基准计算出来的值中的最高值。X为权重值。一次基准超过的情况,X=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