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从“‘梁启超式’的输入”到当代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中国现代史学发展走向论析

简析从“‘梁启超式’的输入”到当代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中国现代史学发展走向论析

ID:9726179

大小:62.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5-06

简析从“‘梁启超式’的输入”到当代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中国现代史学发展走向论析_第1页
简析从“‘梁启超式’的输入”到当代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中国现代史学发展走向论析_第2页
简析从“‘梁启超式’的输入”到当代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中国现代史学发展走向论析_第3页
简析从“‘梁启超式’的输入”到当代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中国现代史学发展走向论析_第4页
简析从“‘梁启超式’的输入”到当代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中国现代史学发展走向论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析从“‘梁启超式’的输入”到当代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中国现代史学发展走向论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析从“‘梁启超式’的输入”到当代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中国现代史学发展走向论析  简析从“‘梁启超式’的输入”到当代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中国现代史学发展走向论析  简析从“‘梁启超式’的输入”到当代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中国现代史学发展走向论析  简析从“‘梁启超式’的输入”到当代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中国现代史学发展走向论析  简析从“‘梁启超式’的输入”到当代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中国现代史学发展走向论析瞿林东先生指出:学术话语体系是有关学术思想、研究理念与方法、范畴或概念的运用及关于研究内容的解说,以至于文字表述的风格和

2、特点等几个方面的结合。因此,所谓学术话语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某一时代的学术面貌和学术走向的趋势。从这个角度探讨20世纪初以来中国史学的发展,则经历了从传统史学话语体系到新史学话语体系,再到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的转变。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的转变既有史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与中西学术之间的交流、碰撞密切相关,始终存在着如何将外来的理论、方法、范畴、概念与中国历史及史学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史学研究的发展必定要求建立自主性的史学话语体系。从20世纪初梁启超等援用西学构建新史学话语体系,到三四十年代郭沫若、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范文澜等以五种社会

3、形态学说为理论架构建立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再到旨在彰显中国经验、中国历史特点的当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表征着经过一个多世纪中西史学的碰撞、融合,中国现代史学已超越了对西方学术的简单引进与仿效,力图在吸收传统史学优秀遗产与借鉴国外史学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学术自主性。  一、西方学术的输入与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的转换  中国传统史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话语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人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试图通过改造学术以推动社会变革,救亡图存,因而大量地输入西方学术,这被称为梁启超式的输入。就史学而言,学者

4、们普遍感到旨在为帝王资治的传统史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期望通过史学革命,实现传统史学的现代转换。于是,凭藉梁启超式的输入所引进的西方学术理念、概念、范畴等思想资源,史学界开始了新的话语体系的建构。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的《中国史叙论》、《新史学》,借助从西方输入的新历史观进化史观与新的概念如国家、国民、群、社会等倡导史学革命,重新界定历史研究的对象、目的和宗旨。他指出:历史者,叙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夫所贵乎史者,贵其能叙一群人相交涉、相竞争、相团结之道,能述一群人所以修养生息、同体进化之状,使后之读者,爱其群善其群之

5、心,油然生焉。在他看来,历史应是国家之史而不是朝廷之史,是民史而非君史,是社会群体之史而非个人之史,旨在通过对群体活动的叙述,揭示人类社会进化法则,以激励国民的爱国情感。国家、群、国民、社会等术语成为梁启超反思传统史学,创立新史学的概念工具。凭藉这一概念工具,他在新的意义上厘清了历史是什么。在梁启超的倡导下,史学界迅速形成了新史学思潮。于是,传统史学话语体系式微,新的史学话语体系开始形成。之后,梁启超、胡适、顾颉刚、傅斯年等又援用西方科学方法,倡导所谓历史的态度、怀疑的精神,以及扩充新工具以扩展新史料,进一步从方法论方面发展与完善新史学话语

6、体系。  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始于20世纪20年代,李大钊是倡导以唯物史观研究历史的先驱。完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吕振羽《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与《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侯外庐《中国古典社会史论》、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等著作,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这一理论架构,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农民起义、阶级斗争等概念、术语,建构了把中国历史贯串在一条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经济为骨干、以阶级斗争为动力的主流上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

7、体系。从经济出发解释社会历史的变化,以人民群众为历史的创造者,将阶级分析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具有强烈的现实感与政治关怀,是这一话语体系的鲜明特点。20世纪50年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及唯物史观的普及,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史学界的主导话语体系。这一时期,史学研究者通过对古史分期、农民战争史、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汉民族的形成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与研究,进一步强化与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  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现代学术发展史,本质上就是中国学术话语与西方学术话语不断碰撞和融合的历史

8、,就是中国学人力图通过学习西方学术话语体系来改造中国传统学术话语,以求实现中国传统学术现代转型的历史。作为中国学术重要组成部分的史学在近现代的发展也是如此。新史学话语体系在其建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