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

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

ID:9892548

大小:3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14

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_第1页
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_第2页
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_第3页
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_第4页
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理性思索作者:王毓珣    文章来源: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点击数:118    更新时间:2007-12-5  师本是一堂好课研究的错误基点,生本才是一堂好课研究的正确基点。一堂好课必须注意从掌握、学习、应用与创造四个层面进行综合思考。基于新课改背景,一堂好课应从学生发展度这一总标准与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需要、兴趣、应用、氛围与满意等分标准方面加以判断。  历史是一位吝啬的老人,每当一种新的事物产生的时候必然伴随着新的矛盾的产生。新课程改革作为一种新的事物也不可能违背

2、这一历史规律。缘起于2001年6月8日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17号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一种新的事物,在轰轰烈烈的背后也必然存在新的矛盾。新课改推行6年来,人们并没有就什么是一堂好课达成共识,就是一个新的矛盾。这已经成为制约新课改推行的一大瓶颈。本文拟就此加以讨论。  一、师本抑或生本:一堂好课研究的两个基点  (一)师本及其变种: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批判  师本,即以教师为本,是一种以评价教师为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研究。概括起来,以师本及其变种作为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

3、研究,非常强调评价教师的教,希望通过修正教师的教,以促进教师发展来达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其重点在于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表现,过分重视对教师课堂教学言行的修正,期冀通过这种评价促进教师扬长补短,得到发展,并最终以教师发展来促成学生发展。其学理依据是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学生为教学的客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两件事,而不是一件事。教师走进教室是履行教的任务来了,只要教师教的任务完成了,教师的任务就完成了。学生的学只有通过教师的教才有可能完成。因此,只要教师的教得以改进或提高,学生的学就自然而然地改进或提高了。这一基点重视的

4、评价指标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节奏、教学艺术、教学效果等。有的评价还进一步将教学手段细分为:言语清晰准确、板书美观合理、教态落落大方、教具运用恰当、电教手段熟练等。  师本的变种则较纯正的师本些许顾及了生本。它强调以人为本,在评价一堂好课时,既考虑师本又顾及生本,试图借助评价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然而,这一变种虽然较师本多少顾及一些生本问题,但是它顾及的生本只是为辅的生本,而不是为主的生本。可见,这一变种只是对师本的部分修正与补充,师本才是其本质。师本变种在纯正师本评价指标的基础

5、上,往往加上了下列指标:师生互动、学生参与、独立学习、学习自由等内容。  关于将师本及其变种作为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批判。这一研究基点虽然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矫正教师的教学问题,进而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但是其弊端在于:一是极易导致人们为评价而评价,将评价的关注点过度集中到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上。这种评价往往会使教师将教学关注点从学生身上移植到自己身上,因而在上课中过度关注自己的教,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学,过度关注自己的言谈举止,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极易促成舍本逐末之风。目前

6、,教育界盛行的弄虚作假式的“做课”、先排练后演出的“表演课”、倾全校甚或全区县教育精英之力设计而择人展示的“公开课”与“观摩课”等舍本逐末的怪现象,就与这种研究基点密切相关。三是往往导致有些课无法用现行标准加以评价。例如,练习课、自习课、命题作文课、学生自己上的课等。四是极易忽略甚至忘记了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基于这一研究基点,教师追求的是课堂气氛热热闹闹、教学手段花样翻新、教学语言华而不实等,而对教学效率与教学结果,尤其是学生发展度漠不关心。  (二)生本: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阐释  生本即以学生为本,是一种以评价学

7、生为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研究。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学生评价主要指学生发展评价。在一堂课上,学生发展度的高低是衡量一堂课之好坏的总标尺。所谓学生发展度,是指每位学生在一堂课中身心各方面发生变化的程度。其中,学生变化程度就是某个教育目的的一个过程的一部分的达成度,即教育终极目的的实现状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委员会在1972年出版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曾经指出:“每一项教育行动都是指向某个目的的一个过程的一部分。这些目的是受普遍的和最终的目的所制约的,而这些普遍的和最终的目的基本上又是由社会确定下来的。”①183这里论及的

8、普遍的最终的目的就是终极目的。我国这次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堂好课必须指向促进学生发展的终极目的,并为促进学生正向发展而发挥应有的效能。可见,以生本为一堂好课研究基点的研究,始终以学生的正向发展为旨趣,其重点在评价学生在一堂课中的发展情况,希望通过这种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