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病理学,林木病理学

树木病理学,林木病理学

ID:9986345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19

上传者:U-4187
树木病理学,林木病理学_第1页
树木病理学,林木病理学_第2页
树木病理学,林木病理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树木病理学,林木病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叶部病害的初侵染源:病落叶、头年被害枝条、被病菌污染的冬芽、昆虫等媒介、转主寄主。2.叶果病害的流行条件:一般纯林比混交林发病重。郁闭度大的比小的重。多雨高湿度有利于病菌孢子的传播、萌发、侵入。林木生长衰弱也常诱发和加重病害的发生。防治:①营造混交林,避免大面积集中连片,结合营林措施,改善林地条件,促进林木生长②消除病落叶,减少侵染来源③药剂防治,在病菌孢子飞散侵染期间喷洒杀菌剂或释放杀菌烟剂④植物检疫⑤选育抗病品种。3.松针褐斑病的判别:①针叶:症状在老叶上;感病针叶上有三段斑;针叶会在未成熟前脱落②单株松树树体:感病部位在基部,由树冠下部向上部发展,不危害嫩梢和枝干③主要在春夏季有典型症状,5-6月为发病盛期。4.松针褐斑病与红斑病比较,相同点:①树冠下部开始感病②黑色的子实体突破表皮③分生孢子在形状和大小上类似。不同点:①红斑病发病初期,病斑中心渐成褐色,随病斑扩大而渐成为红至红褐色,病斑上常流脂。褐斑病病叶上最初产生退色的小斑点,草黄或淡褐色,后为褐色,并稍扩大,有时汇合成褐色的段斑②红斑病多发生于叶端,针叶基部呈绿色。褐斑病在病叶上常表现出三段斑③红斑病分生孢子为无色透明的。褐斑病的则为有色的④分生孢子最佳发育温度,红斑病<褐斑病⑤潜育期,红斑病>褐斑病。5.桃缩叶病的防治:①在早春桃树萌芽前喷洒3-5°的石硫合剂或6%的多硫化钡,可有效地抑制其发生②在花瓣露红时,代森锌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万单位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喷施③落叶后,3%的硫酸铜喷雾一次,可减少流行与发生。6.油茶叶肿病发病规律:①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②早春发病,发病时间段,1年1次,无再侵染,山区发病推迟至4月,季节性强③危害的程度与品种有关,一般大叶大果油茶发病重,小叶小果油茶发病轻④孢子萌发、侵入、发病的3个条件:a.水分,湿度,达80%以上;b.温度在12-18℃;c.叶龄,嫩叶易受侵染⑤通风不良、阳光不足处易发病⑥树冠中下部发病较严重。7.油茶煤污病发病规律:①越冬方式:以子囊壳或菌丝直接在病叶中越冬②昆虫(蚧壳虫、蚜虫、木虱等)危害严重时发病重③湿度大则发病重。在平均温度13℃,有雾或露水时病害蔓延较快。高海拔阴坡密闭的林分发病重④两个发病高峰期:3-5月,9-11月(蚧虫发生高峰)。防治:①化学防治:用杀虫剂防治昆虫(在蚧壳虫孵化时防治)②营林措施:修枝,间伐透光等③生物防治:天敌昆虫与天敌真菌。8.杉木细菌性叶枯病在风口重:在自然条件下,杉树枝叶交错,针叶往往会相互刺伤。在林缘道口,特别是春夏季,处在迎风面或风口的林分更易形成伤口,而增加病原侵染的机会。防治:①营造混交林,在杉木林周围营造防风林带,降低发生。②5-6月,喷施1000单位的盐酸四环素或土霉素液来防治。9.油茶炭疽病症状:①果实:病斑黑褐色或棕褐色,后期有轮生的小黑点,即分生孢子盘,再形成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果实从中间开裂②叶片:通常发生在叶尖、叶缘,形成轮纹③枝干:形成下陷的溃疡斑,病斑与枝干有明显的界限。发病规律:①以菌丝在病组织内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越冬②传播方式:雨水(雨水充沛则发病重),昆虫(如中华象甲,从工商口侵染)③发病时间:4月开始,先危害嫩叶嫩梢,5月中旬-6月,侵染果实,8-9月落果最多,10月危害花蕾,使病蕾脱落④当旬平均温度达20℃,相对湿度86%时,开始发病。平均温度达25-30℃,相对湿度88%时,出现发病高峰⑤紫色或红色果皮的品种较青色果皮的抗病性要强。10.松材线虫罹病木的辨别:①检查松木产地是否来自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区②当年病死树木材比同期砍伐的健康松树木材轻,手感干燥③一般在松材线虫罹病木材上有不同程度的蓝变现象。轻者呈辐射状,重者整个截面完全变蓝④一般罹病木材树皮上有大量的松褐天牛的产卵槽;在韧皮部及边材上有松褐天牛幼虫蛀食的不规则扁平虫坑和蛀屑,并多可见松褐天牛幼虫,冬春季劈开木质部有大量的老熟幼虫和蛀食的坑道及蛹室,夏季可见圆形的羽化孔⑤最终依据:可分离到松材线虫。11.松材线虫的特征:①唇区高,头部和身体的界限明显②口针细,基部有小的膨大③中食道球椭圆形,占体宽的三分之二以上④背食道腺开口于中食道球⑤排泄孔的位置大致和食道球与肠交接初处平行⑥雌虫有卵巢1个,阴门位于73&处,有阴门盖⑦ 雄虫交合刺大,弓形,喙突明显,交合刺远端膨大⑧雄虫有端生交合伞⑨雌虫有明显的阴门盖⑩雌虫有圆形尾端。12.Bx与Bm区别:①雌成虫尾部形态与尾尖突长短:Bx-尾端指圆形或具有一短突,有则<2um;Bm-尾端较尖,圆锥形,尾尖突>3.5um②雄成虫交合伞的形态:Bx卵圆形,Bm板状或铲状,端部平截。13.耐久性幼虫:Bx在病树枯死后或期间,此时3、4龄幼虫角质膜加厚,内含物增多。口针。食道退化,抗逆性加强,适应昆虫传播,所以被称为耐久性幼虫。14.松材线虫综合治理:①检疫:外检:各口岸应对调进的木材严格检疫,加强木材和包装材料的检验,防治病害从国外传入。内检:按照森林病虫害的检疫规程,在疫区边缘重要交通要到建立哨卡,疫区内的松材及其制品严禁外运,与疫区毗邻的非疫区应加强边界地段的定期监测工作,防治病害传入。方法:a松脂分泌量,蓝变现象,含水率,天牛危害的症状;b分离线虫,镜检,以形态学鉴定为基础,必要时进行分子检测②清理和处理林间病死树,因地制宜的进行林分改造。清理时注意:随时清理,及时运出,集中堆放,及时处理;伐桩的地面高度应低于5cm,火烧火施药后以膜布密封;不残留直径1cm以上的枝桠③利用多种措施防治媒介天牛:化学防治(羽化初期和盛期喷施药剂);熏蒸杀死天牛幼虫(溴甲烷、磷化铝,注意在羽化前结束);引诱剂的应用(羽化期在林间设置诱木和诱捕器);生物防治(肿腿蜂,白僵菌,绿僵菌)④药剂保护:风景区的观赏树种或各类名贵树种,如使用15%铁灭克药液注射树干⑤选用抗病的树种。15.木麻黄青枯病发病条件和流行因素:①与气象因子有关。一般,高温多时的环境易发病②与树种、种源、树龄的关系。普通木麻黄对青枯病的抗性较差,而粗枝木麻黄的抗性较强③与栽培措施的关系。青枯病是一种典型的土壤生息细菌,在夏季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寄主植物能生长的土壤都能发生。防治:①选育和推广抗性树种②尽量避免茄科植物及花生、甘薯、烟草等易发生青枯病的作物③弗兰克氏菌可用来提高木麻黄苗木的共生固氮功能,又能一定程度上防治青枯病。16.杨树溃疡病病菌生物学特性:①弱寄生性:易侵染数是树势衰弱、抗病性低的树木。尤其是苗木水分状况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②潜伏侵染特性:a病菌进入树皮后,若树木生长旺盛、抗病力强,病菌便停止扩展,处于潜伏状态;b当年生枝条的潜伏侵染率较低,之后随着生长,植株长大、抗病力加强,潜伏侵染也逐渐减少;c潜伏侵染特期从4月开始到10月底,与孢子飞散期密切相关③发生的隐蔽性:从病菌侵染到症状出现,一般要1个月。防治:①加强苗圃管理,培育健壮绿化苗木②药剂防治,预防为主,尽量减少苗木的带菌量③认真防治锈病和食叶害虫,防治苗木提前落叶而削弱树势④保证苗木体内含有充足的水分⑤造林后在苗干上喷杀菌剂⑥用大壮苗木造林⑦选用抗性品种,加强杨树抗性选育。17.板栗疫病原产地分析:亚洲系统的栗树都较抗病,而欧洲栗是感病的,美洲栗则是高度感病的。其中,我国的板栗被认为是高度抗病的,所以板栗疫病极可能原产于我国某地区,但不少地区认可发现此病,且个别孩子能够当严重(环境条件和管理差的),应高度重视。18.松疱锈病症状:①8月末9月初,病树枝干病皮部略肿胀变软,出现橙黄色病斑,病斑渐扩展并生裂缝,溢出初为白色后变为橘黄色具甜味的蜜露,蜜露处干后可见血迹状斑痕②次年春夏季,病部长出橘黄色疱囊状的锈子器,囊破后散出黄色粉装锈孢子堆。若连年产孢,则皮部变厚并流出松脂③在转主寄主茶藨子或马先蒿叶背上,初期病斑不明显,后出现黄色丘疹状夏孢子堆,最后在夏孢子堆部位或新受害部位生出褐色毛状冬孢子柱。19.植原体病害共同特征:①传播:主要通过叶蝉、蝽类传播,少数可通过木虱和菟丝子等。接种。类菌原体象病毒一样可以在传带昆虫体内增殖。嫁接也是传播和接种类菌原体的有效方法。但就目前所知,类菌原体很难通过植物汁液来传染。在木本植物上,从类菌原体接种到发病所经历的时期一般较长,如枣疯病约需一个月,有时长达一年以上。②症状:多表现为黄化、丛枝和萎缩。丛枝上的叶片:失绿、变小、发脆等特征;花有时变为叶;后期果实往往变形。有的感病后节间缩短、叶片皱缩,表现萎缩症状。③防治:类菌原体对四环素类抗生素药物非常敏感,使用这类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害的发展。防治传播昆虫。修剪。温水处理。20.半寄生与全寄生致病性:①全寄生:指从寄主植物上获得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 叶退化成鳞片状,全身不含叶绿素,故不能行光合作用.根退化成吸器。菟丝子科和列当科植物都是全寄生物。②半寄生:对寄主植物的依赖主要是水分,俗称水寄生。都有正常的绿色叶片,有吸器。半寄生植物以桑寄生科为主,还有槲寄生、樟寄生等。③致病性:对营养物质的争夺;传播病毒;削弱寄主的抗逆性;半寄生的致病力弱于全寄生。21.根部病害传播方式:①真菌菌丝在土壤中扩展蔓延而传播(主动传播)②随流水传播③病根与健根相互接触。22.针叶树根白腐病症状:①在病根皮层与木质部之间产生白色薄纸状的菌膜,木质部呈现海绵状腐朽。腐朽部分初期淡紫色,接着出现黑色斑块,很快转成白色,最后形成空洞②含树脂较多的树种受害根部常有大量流脂现象③病株地上部分,开始针叶变为黄绿色或淡黄色,叶短小、早落,渐枯萎死亡④在死亡的林木根颈处,有时能见到病原菌的子实体,多在根分叉处,并常在地面枯枝落叶层覆盖下。23.苗木猝倒病病原:㈠非侵染性病原:水分或温度不适。如圃地积水,覆土过厚,高温灼伤根颈部。㈡侵染性病原:①镰孢菌:腐皮镰孢、尖镰孢②腐霉菌:德巴利腐霉、瓜果霉菌③丝核菌④交镰孢菌:绿色交镰孢菌。防治:①选好圃地:避开病原,注意排水②土壤消毒:杀死或抑制病菌③合理施肥:以有机肥、基肥为主,有机肥应充分腐熟④细致整地:以免板结⑤及时播种:过早,种子易腐;过晚,苗木出土后恰逢病菌侵染适期⑥药剂防治:根据当地病菌的优势种确定药剂和方式。24.杨树黑斑病发病规律:①病菌以菌丝在落叶或枝梢病斑中越冬,越冬菌丝5-6月产生孢子堆,成为初侵染来源②病菌的分生孢子堆有胶粘性,孢子需通过雨水或凝结水稀释后,随水滴飞溅或借风飘扬传播③孢子与水滴接触时萌发率较高,发病轻重与雨水的多少有关,多则重。在气温和降雨适宜时,很快产生分生孢子堆,又能促进新的侵染。25.褐腐:纤维素被木腐菌借纤维素酶分解利用,木质部残留下来的是木质素,朽材呈红褐色,易粉碎解体。白腐:木质细胞壁中的木质素被分解利用,仅留下纤维素,朽材较健康色浅,呈白色,朽材不易粉碎解体且富有弹性。㈠褐色腐朽:①窝状褐腐:朽材上散生有圆形或不正形褐色朽斑②丝片状褐腐:木材沿年轮、髓射线开裂呈片状或纤维状③海绵状褐腐:朽材轻,褐色,海绵状④块状褐腐:朽材龟裂成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块,有时夹有菌膜,立方体破解后粉末状⑤杂斑褐腐:朽材褐色,杂有各色的斑纹,有时还有褐色菌丝。㈡白色腐朽:①窝状白腐/蚂蚁鞘:朽材上生有很多斑点状小孔,孔内填充有白色纤维状物,是针叶树心腐的一种(松木层孔菌、冷杉囊孔菌、丛片韧草菌等)②海绵状白腐:朽材轻,呈白色海绵状或层状,吸水性强,不破不碎,但手捏木材即成粉末状或纤维状,多发生在阔叶树的边材部分(火木层孔菌、彩绒草盖菌、裂褶菌)③杂斑白腐/大理石状白腐:朽材主要是白色,同时杂有暗色和浅纹,多发生在采伐后保管不良的阔叶边材上(平盖灵芝、木蹄层孔菌、槽笋草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