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真实的还是虚拟的?】

【粮食危机:真实的还是虚拟的?】

ID:15441737

大小:197.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8-03

【粮食危机:真实的还是虚拟的?】_第1页
【粮食危机:真实的还是虚拟的?】_第2页
【粮食危机:真实的还是虚拟的?】_第3页
【粮食危机:真实的还是虚拟的?】_第4页
【粮食危机:真实的还是虚拟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粮食危机:真实的还是虚拟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粮食危机:真实的还是虚拟的?】科学时报2008-2-19作者:王中宇图1:人均粮食产量图2:中国人口——统计、预测与控制目标图3:粮食产出、人口份额的地域分布图4:玉米、稻谷和小麦在粮食总产量中的份额狗日的粮食当今中国,50岁以上的人都还记得上世纪60年代的大饥荒,它将民以食为天的古训深深地刻在每个国人的心头。然而,近十来年,这狗日的粮食却与中国人玩起了藏猫猫,搞得我们莫辨南北。1995年,当粮票已从流通领域步入收藏领域时,美国人布朗发表了《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文章,指出:中国的人口增长不可逆转;中国的农田减少不可逆转;环境破坏造成的农作物减

2、产不可逆转。虽然中国可以也有能力用足够的外汇储备来购买美国的所有粮食,甚至买上几年美国的收成,但谁又能供应得起十几亿中国人的粮食缺口?然而随后,媒体广泛报道的却是中国粮食储藏过多,导致大量的陈化粮。结果一方面农民卖粮难,粮价连年下跌;另一方面,大量的陈化粮催生了乙醇燃料工业,大量的陈化粮还堂而皇之地流入市场,危及国民健康。正当各地致力于农业的结构升级,大力减少种粮面积,推广经济作物时,却发生了粮价上涨。专家警告:粮食危机迫近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亦对全世界发出类似警告。而以试办农村小额贷款,帮助贫困农民而闻名于世的茅于轼却一再著文,痛斥虚拟的粮食危机,

3、认为有必要彻底消除许多错误的观念。2005年1月3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已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体报道,农业部于2006年底提出了《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2006-2020年)》。有趣的是,一年多后查遍网络(包括农业部网站),笔者也没能找到这个规划的全文。从媒体的报道看,这个规划对粮食问题的总体判断是:国内粮食供需关系偏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粮食问题无疑是基本国情之一,这不断涌出而又相互矛盾的信息,迫使笔者探寻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吃了几天饱饭?我们告别粮票制度是1994年,至今不过十余年。

4、1953年10月,中央全国粮食会议通过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的决议》。1955年5月16日,中央下达了《关于整顿城市粮食计划供应工作的指示》,要求全面实行以人定量和以行业定量的计划供应制度,凭证、凭票供应。1955年9月,国家粮食部以命令的形式发布了《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使用暂行办法》。从此,没有粮票就没有饭吃,粮票成了一代中国人的命根子。然而,如果以为粮票是新中国的创造,那就错了。民国年间,国民党政府发放过粮食配给票,苏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也发行过临时饥饿谷证、军用粮票、边区粮票等。再往前,明清时期有漕米版串、完粮

5、串票,宋代有类似粮票的粮食要券。饥饿似乎总是伴随着我们这个人口最多的种族,史书上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记载比比皆是,马尔萨斯没有出现在中国实在令人诧异。人均粮食产量表征着国家粮食丰裕的程度。建国以来的人均粮食产量见图1。历史数据显示:建国后短短7年内,人均粮食产量增加了46.8%,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如果考虑到这是新政权刚刚建立,还在朝鲜与美国面对面地打了一仗的时代背景,对比一下十月革命后普遍的饥荒,我们真应该对前辈们的业绩肃然起敬。可惜,伟大的成就之后是巨大的失误与挫折,一场大跃进带来了人们至今难忘的饥荒。它让决策者牢牢地记住了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的

6、古训,使以农业为基础、以粮为纲成了长达30年的基本国策。这30年的前期,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了巨大的投入,而后期则启动了世界上最严厉的人口控制政策。以农业为基础的成效是显著的,人均粮食产量稳步上升,到1982年接近了350公斤/人(348.7公斤/人),此后长达20年,人均粮食产量均在350公斤/人以上。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终于告别了粮票。告别了粮票,以粮为纲也就渐渐淡出,到1996年人均粮食产量达到史无前例的412.24公斤/人。正当人们像上世纪50年代末期那样,再次奋力投入工业化、城市化之时,人均粮食产量步步下滑,到2003年降到333.

7、29公斤/人,回到了1982年以前的水平。更为严重的是,趋势线自1996年后出现了下行的态势,这不能不让为政者惊出一身冷汗。我们将需要多少粮食?要知道我们将需要多少粮食,先需要知道我们将会有多少人口。图2是历年人口统计数据和笔者找到的人口预测/控制目标数据。由图2可见,在有统计数据检验的区间,蒋正华、张羚广的预测数据(《社会保障制度》2003年第1期)和联合国《世界人口预测(1998)》均偏高,但相比之下,联合国的预测偏差小些。曾反思计划生育政策的何亚福则认为:如果按照计生委认定1.8的总和生育率计算,那么到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达到14.6亿的峰

8、值;如果按照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1.22的总和生育率计算,那么到2020年之前就达到人口峰值,这个峰值不到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