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耕织图”中“蚕织图”绘制版本变化和形态流变

历代“耕织图”中“蚕织图”绘制版本变化和形态流变

ID:20337255

大小:2.53 M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9

历代“耕织图”中“蚕织图”绘制版本变化和形态流变_第1页
历代“耕织图”中“蚕织图”绘制版本变化和形态流变_第2页
历代“耕织图”中“蚕织图”绘制版本变化和形态流变_第3页
历代“耕织图”中“蚕织图”绘制版本变化和形态流变_第4页
历代“耕织图”中“蚕织图”绘制版本变化和形态流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代“耕织图”中“蚕织图”绘制版本变化和形态流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历代“耕织图”中“蚕织图”绘制版本变化与形态流变向春香1,李宜璟2,陶红1(1.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重庆400715;2.黄淮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河南驻马店463000)摘要:历代“耕织图”中“蚕织图”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等劳作过程。从南宋直至晚清,由于许多文人画家参与绘制“蚕织图”,图画内容、图画数量、绘制风格各不相同,故留下了“蚕织图”不同的绘制版本。至清代,“蚕织图”出现了石刻、年画、瓷器、彩绣画、实景图、彩廊、墨锭、木刻屏风等表现形态各异的载体,为“蚕织图”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可能,这些变化体现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活动,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受到的广泛关注,“蚕织图

2、”也就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关键词:“蚕织图”;绘制版本变化;形态流变建议作调整,英文也作相应修改中图分类号:K892.2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7003(2000)00-0000-00收稿日期:2014-06-23;修回日期:2014-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SWU1409239);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YBZH52)建议采用第三种,但请根据实际内容为准。作者简介:向春香(198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通信作者:陶红,教授,硕导,goodth@126.com。DrawingVersionChangesandFormChangesof“

3、PicturesofSilkwormWeaving”inallPreviousDynasties“FarmingandWeavingPictures”XIANGChunxiang1,LIYijing2,TAOHong1(1.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2.InstituteofcultureandtheMedia,HuanghuaiCollege,Zhumadian463000,China)Abstract:ThechangesofdrawingversionandformaboutP

4、icturesofSilkwormweavinginallPreviousDynastiesFarmingandWeavingPicture,ItisreflectedakindofchangeaboutChineseancientmulberryplanting,sericulture,weavingandotherwork.FromthesouthernSongdynastytoQingdynasty,ManyChinesepainterstakepartindrawingthePicturesofSilkwormWeaving.Ithasdifferentcontent,quantity

5、andstyle.FromQingdynasty,Ithasdifferentcarrier,forexamplestonecarving,NewYearpaintings,porcelain,colorgallery,inkstick,Woodcutscreenandsoon.Thosechangeshaveattractedextensiveattention,andPicturesofSilkwormWeavinghasbecomeanimportantformofthe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正文中涉及到很多的书名号与双引号的混用,已作调整,请仔细核对。另外

6、,全文内容请再次审读(特别注意已作调整的地方或尚需要补充的地方)。Keywords:PicturesofSilkwormWeaving;Drawingversionchange;Formchange历代“耕织图”中的“蚕织图”部分(以下简称“蚕织图”),其绘制版本变化和形态流变,是指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作者绘制的“蚕织图”在图幅数量、绘画风格、配图诗歌等方面有较大差别。到清康熙至光绪年间,“蚕织图”形态纷呈,从年画、瓷器、墨锭到实景图,载体发生了很大变化。“蚕织图”记录了中国古代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等生产过程,从南宋到晚清,“蚕织图”作为教民蚕桑的科普性绘画和文人画家参与制作的具有特殊内容的题

7、材画,从宫廷走向民间,又从民间上升至宫廷,完成了从实用走向审美的过程。南宋前,“耕织图”并未形成,但已有教民桑植的谱图存在,但大多分布零散、图像画幅单一,主要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汉砖、西晋时的墓室壁画等。如采桑宴乐射猎纹铜壶、桑园图、桑林野合图、河西走廊墓室壁画等。至南宋,“耕织图”中出现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反映从“浴蚕”到“下机入箱”的“蚕织图”版本。9完整的“耕织图”产生于南宋,由於潜县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