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曾皙

论语-子路、曾皙

ID:28535220

大小:4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0

论语-子路、曾皙_第1页
论语-子路、曾皙_第2页
论语-子路、曾皙_第3页
论语-子路、曾皙_第4页
论语-子路、曾皙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子路、曾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语》——先贤圣人的传世名言 《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孟子》、《庄子》对话体——《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论说体。1、历史背景:春秋战国之际,因“礼崩乐坏”而致使原有和平宁静的秩序被打破,在社会权力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新兴的士群体步入了历史的舞台,他们一方面见证着时代的巨变,另一方面也在身体力行地应对着这个大的巨变。社会由原初的一元构局转向了群雄并争的紊乱形势;社会的规约与导引从承袭周礼和个人道德转变为疆域之利和诸侯之势;生民的平和与自足瞬间成为跟风追利的草根化存在。在这一巨变中,先秦之士也遭受了

2、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痛苦。“这种痛苦一方面根源于诸侯兴作、天下纷乱的现实惨厉,以及对‘礼崩乐坏’后人心淫乱、道德沦丧的忧惧;另一方面也根源于‘人’在理性崛起后意识到‘人’存在的有限性,独自彷徨于天地苍茫之间而‘不幸不见天地之纯’的生命难处之悲。”(程世和“《诗》亡然后《春秋》作”(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第四期)孔子以其生平的苦难认识到人生的悲剧性,而人性的光辉正在于超越苦难。那就是向苦而寻求乐。用乐去冲淡、化解悲苦的人生,并在人生的行程中寻觅诗意的瞬间和达观的生命体验。“悲剧性,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抗苦难的精神,这是

3、它的一个核心。在对抗苦难的过程中展示了主体的崇高素质,展现出美好的东西。……酒神精神是悲剧最深厚的原动力,它代表的就是对抗苦难、抵抗苦难的精神。……酒神是西方艺术中要命的东西。我说的悲剧就是这种,明知道人生的苦难,也要去对抗,在对抗苦难的过程中显示生命的光辉。这可能就是悲剧精神的最深厚和最经典的含义。”(王一川《文学理论讲演录》P134)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孔子是想通过重建礼乐教化的努力,彻底转化现实政治的权力结构,让互信互赖的道德意识取代了强制性的统治模式而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础。但他的这一理想破灭了,“然则,他在政治上的挫

4、败,不但没有减杀他的文化理想而且更增强了他的使命感。并且与一批斐然成章的青年才俊共勉共进”....。他通过全面的整合与深思熟虑,自觉地承继了他认为周朝文化传统中最合理、最真实也最精美的人文价值(杜维明语(《一阳来复》)。汤一介指出孔子思想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提出一套要求自己有个做人的道理和教人如何做人的道理,这是孔子思想的的真精神。最低原则:己所不欲,勿使于人;最大原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文史知识》1999·9)孔子其人: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字仲尼,名丘。远祖孔父嘉是

5、宋国的大夫,在内乱中被杀。孔父嘉的儿子避难到鲁国,居于陬邑。至孔子父亲叔梁纥时,家境已经衰落。孔子年少时身处贫贱,20岁左右时曾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官和畜牧的小吏,他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鲁国在春秋时期仍保留了浓厚的周文化传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培养了孔子对周文化的浓厚兴趣,15岁便立志学习周文化。约30岁左右,学成,收徒讲学,从事教育。其间一度离开鲁国到齐游览,受到齐景公的礼遇。回到鲁国之后,继续从事教育活动,51岁时,孔子被任命为鲁国的中都宰,从此进入政坛,后来位居司寇,掌管司法,诛少正卯,力图实现自己的政治主

6、张。可是孔子的思想比较保守,他主张尊王忠君,强化朝廷力量而抑制私门,因此与鲁国政权的实际掌管者“三家”孟孙、叔孙、季孙发生冲突,被迫于55岁时辞官。他离开鲁国,先后到卫、陈、曹、宋、郑、蔡等国,宣传自己的德政教化思想。这种思想在社会矛盾激化、政治斗争尖锐的春秋末年,不切事宜,因而未被各国君主采纳。孔子经过14年的奔走游说,68岁时再度回到鲁国,专门从事教育和整理文化典籍的工作。孔子晚年遭遇不幸,儿子孔鲤、最喜爱的弟子颜回、子路相继去世,鲁国的动荡局势又加速了他政治主张的破灭。鲁哀公16年,孔子去世,终年73岁。孔子是中国

7、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仁和礼)继承周文化的传统,富有人道主义精神。在当时的思想领域很有影响。被汉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尊奉为统治思想,并成为传统文化的主干,对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和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发生了难以估量的复杂的深远的影响。孔子整理文化典籍,司马迁说孔子“....序《诗》、传《易》、正《礼》、《乐》、作《春秋》,未必完全可信,但六家典籍都经过孔子整理和编订是可以肯定的。在文化典籍整理方面,孔子有过重大的贡献。孔子首创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为文化教育的普及开创了道路,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

8、创举。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其感人之处在于他“有教无类”的教育实践和诲人不倦的教育态度。孔子招收弟子,不分等级,不分贫富。孔门弟子中的优秀人才多是家境贫寒者,颜回身居陋巷,子路原是乡野之人,曾参缺衣少食,仲弓家无立锥之地。《论语》中记录了孔子对他们的亲切教诲,尤其是对仲弓的自强好学,孔子用“山川其舍诸!”的形象比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