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教案资料.ppt

高三语文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教案资料.ppt

ID:60128717

大小:533.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0-12-03

高三语文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教案资料.ppt_第1页
高三语文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教案资料.ppt_第2页
高三语文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教案资料.ppt_第3页
高三语文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教案资料.ppt_第4页
高三语文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教案资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教案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语文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百炼为字,千炼成句。——唐:皮日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炼字”类型举例(一)炼动词。。分析其作用是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举例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动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又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二)炼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分析其作

2、用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举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三)炼修饰词(形容词或副词)分析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3、。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其作用是描摹景物更细致,刻划人物更形象。举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一个悔字将少妇由喜到怨心理上的变化刻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四)炼叠音词分析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叠音词,其作用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强调表达的感情举例如李清照《声声慢》中起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全用叠音词,不仅使词律节奏感强,而且使全词笼罩在

4、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五)炼拟声词:其作用是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举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六)炼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举例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七)炼数词。分析优秀诗人的笔下经过精心

5、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举例郑板桥《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巧用数字,满篇生辉。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分析炼字型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要求赏析时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

6、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考点精讲“炼字”题常见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请对×字进行赏析。4.本诗的×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例1](2008·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小 孤 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

7、,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代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答:[参考答案](1)“孤”在句中是孤单之意。(2)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志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3)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

8、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例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南 浦 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