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885-2022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规范(四川省)

DB51∕T 2885-2022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规范(四川省)

ID:83102195

大小:47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12-25

上传者:130****3912
DB51∕T 2885-2022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规范(四川省)_第1页
DB51∕T 2885-2022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规范(四川省)_第2页
DB51∕T 2885-2022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规范(四川省)_第3页
DB51∕T 2885-2022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规范(四川省)_第4页
DB51∕T 2885-2022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规范(四川省)_第5页
DB51∕T 2885-2022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规范(四川省)_第6页
DB51∕T 2885-2022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规范(四川省)_第7页
DB51∕T 2885-2022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规范(四川省)_第8页
资源描述:

《DB51∕T 2885-2022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规范(四川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60.01CCSB90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2885—2022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规范2022-05-20发布2022-07-01实施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DB51/T2885—2022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前期准备.............................................................................25耕整地...............................................................................26播种.................................................................................27田间管理.............................................................................38杀秧和收获...........................................................................4参考文献.........................................................................5I

2DB51/T2885—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小军、邱云桥、任丹华、孙聪、汤云川、陈涛、史志明、郑述东、刘小谭、舒子成、谷剑、沈学善、符刚。——本次为首次发布。II

3DB51/T2885—2022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的前期准备、耕整地、播种、中耕、植保、灌溉、杀秧、收获等环节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高海拔一季作区、中海拔二季作区、低海拔二季作区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GB/T15063复合肥料GB18133马铃薯种薯GB/T25417马铃薯种植机技术条件NY525有机肥料NY/T650喷雾机(器)作业质量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2383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NY/T2464马铃薯收获机作业质量NY/T2706马铃薯打秧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高海拔一季作区high-altitudeone-seasoncroppingarea四川境内海拔2200m以上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以及海拔1000m以上的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多为春播秋收的马铃薯一年一作区域。3.2中海拔二季作区mid-altitudetwo-seasoncroppingarea四川境内海拔1200m~2200m的云贵高原,以及海拔600m~1000m的其他区域,多为春秋两季播种的马铃薯一年二作区域。3.3低海拔二季作区low-altitudetwo-seasoncroppingarea四川境内海拔1200m以下的云贵高原,以及海拔600m以下的其他区域,多为秋冬两季播种的马铃薯一年二作区域。1

4DB51/T2885—20224前期准备4.1机具准备4.1.1拖拉机和配套机具应符合安全规范及使用要求。4.1.2机具配套动力应考虑所选地块的面积和海拔高度。4.1.3按当地农艺要求和机具说明书,将机具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4.1.4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遵守安全操作规范,按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和保养维护。4.1.5作业时,操作人员应注意观察机具作业状态,如有异常应停机检查并排除故障。4.2地块选择作业地块地势平缓,坡度不超过15%,选择不易积水、疏松易碎的沙壤土、壤土或其他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土壤。前茬作物不宜为茄科,注意合理换茬轮地种植。4.3肥料准备4.3.1基肥或种肥以吸湿性低的颗粒型复合肥为主,根据土壤养分条件,按照每生产1000kg鲜薯需氮素5kg、磷素2kg、钾素12kg计算需求。宜选用马铃薯专用配方肥。224.3.2有条件的区域基肥可采用有机肥,在耕整地时均匀施入有机肥22500kg/hm~30000kg/hm,后期根据苗情适量追施颗粒型复合肥。4.3.3颗粒型复合肥符合GB/T15063的规定,有机肥符合NY525的的规定。4.4品种选择和种薯要求4.4.1品种选择选用适宜机械化作业的优良品种,依据各地生态气候特征,高海拔一季作区宜选用中晚熟品种、中海拔二季作区和低海拔二季作区宜选用中早熟品种。所选品种应通过登记。4.4.2种薯要求符合GB18133的规定。4.5种薯处理选择通过休眠期的种薯,重量50g以内的种薯整薯播种,重量超过50g的种薯,进行切块处理,单个切块重量30g~50g,每个切块含2个以上芽眼,切刀消毒。用滑石粉混合拌种剂对切块进行拌种,通风晾干,5d内完成播种。5耕整地5.1根据当地生产条件,提前做好灭茬、犁耕、施基肥、旋耕或耙地等耕整地作业。5.2犁耕作业深度应大于25cm。5.3旋耕或耙地的作业深度应为15cm~20cm。整地后应地表平整,上松下实,碎土率大于80%。5.4土壤较为黏重的地块在犁耕时,可加入适量粉碎后的秸秆,旋耕1次~2次,降低土壤的黏重性。6播种2

5DB51/T2885—20226.1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时播种,播种时地下10cm处地温不低于8℃。各地播种时间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播种时间区域播种季节播种时间高海拔一季作区春播2月上旬~4月下旬春播12月中旬~翌年2月底中海拔二季作区秋播7月下旬~8月中旬秋播8月中旬~9月上旬低海拔二季作区冬播10月中旬~翌年1月中旬6.2机械化种植模式分为双行错窝垄作或单行垄作。双行错窝垄作,种薯位置呈“品”字型排列;单行垄作,种薯位置位于垄中心线,呈直线排列。6.3高海拔一季作区宜采用单行垄作,中海拔二季作区和低海拔二季作区宜采用双行错窝垄作。各地种植垄距和播种密度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种植垄距和播种密度垄距播种密度区域2cm株/hm高海拔一季作区9060000~67500中海拔二季作区90或10063000~75000低海拔二季作区90或10075000~975006.4作业机具轮距与种植垄距相匹配,播种机作业深度应符合当地农艺要求,播种深度在10cm~15cm为宜,垄高20cm~30cm。播种时,苗带应呈直线形,覆土均匀严实,深浅一致。单行垄作种植模式垄顶宽不低于30cm,双行错窝垄作种植模式垄顶宽不低于40cm,小行距20cm~24cm。6.5种肥同施时,肥料应施在种薯正下方或侧下方,与种薯相隔5cm以上,肥条均匀连续。机具作业符合GB/T25417的规定。7田间管理7.1中耕培土7.1.1株高5cm~10cm时进行中耕,覆土厚度3cm~5cm。完成培土、拢型等工序,促进块茎膨大,避免匍匐茎外露。7.1.2根据土壤黏重程度选择犁铧式或旋转式中耕机,中耕机械应具有良好行间通过性。作业后培土无大土块埋压作物,垄形完整饱满。中耕深浅一致,去除行间杂草。7.1.3视苗情进行追肥作业,追肥作业时无明显伤苗,施肥后覆盖严密。7.2植保7.2.1草害防控出苗前,喷洒苗前除草剂,喷洒均匀,在地表形成一层药膜;出苗后,适时喷洒苗后除草剂,要求在行间近地面喷施,以减少药液漂移。3

6DB51/T2885—20227.2.2病虫害防治按照NY/T2383的规定进行病虫害防治,加强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7.2.3植保机械选择及作业质量植保机械应与田块大小、病害发生情况相匹配。可选用喷杆喷雾机、遥控飞行喷雾机、动力喷雾机。植保作业应符合NY/T650的规定。7.2.4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9和NY/T1276的规定。7.3灌溉按马铃薯水分需求规律和土壤墒情,适时灌溉,不得大水漫灌,收获前两周停止灌溉,提倡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8杀秧和收获8.1杀秧8.1.1收获前2d~3d适时杀秧,控制适宜的留茬高度,保持垄形完整。8.1.2杀秧机作业质量应符合NY/T2706的规定。8.2收获8.2.1高海拔一季作区宜在7月下旬~9月中下旬完成收获;中海拔二季作区春播马铃薯一般在6月下旬~8月中下旬完成收获,秋播马铃薯一般在12月底前完成收获;低海拔二季作区秋播马铃薯一般在12月~翌年1月初完成收获,冬播马铃薯一般在2月中上旬~5月中旬完成收获。8.2.2根据品种特性、田块大小、土壤质量选择适宜的拖拉机和收获机。机具轮距与垄距的差值小于10cm。8.2.3马铃薯收获机工作幅宽应比马铃薯种植行距宽20cm~30cm或大于马铃薯生长宽度两边各10cm以上,挖掘深度应比马铃薯种植深度深10cm以上。8.2.4马铃薯收获机械的作业质量应符合NY/T2464的规定。4

7DB51/T2885—2022参考文献[1]NY/T3483-2019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2]《2019年全国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农业农村部(2019年5月3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