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峦解读2011版新课标

崔峦解读2011版新课标

ID:10008798

大小:3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0

崔峦解读2011版新课标_第1页
崔峦解读2011版新课标_第2页
崔峦解读2011版新课标_第3页
崔峦解读2011版新课标_第4页
崔峦解读2011版新课标_第5页
资源描述:

《崔峦解读2011版新课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解读崔峦:人民出版社编审,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中小学继续教育教材评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一、四个坚持1、坚持了课程的基本理念。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全面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语文素养(对语文课程认识的发展)以前,强调知识;六十年代,重视双基;七八十年代,关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九十年代以后,提出语文素质;现在,提出语文素养小学语文发展的轨迹:知识—双基—能力、智力—素质—素养语文素养:核心是语文能力,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

2、累、思想道德、思维方法、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融合。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善于利用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六书: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汉字一字一形,数量多,多音多义字多,形近字多,汉字教学要注意辨析。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核心:鼓励自主,每个学生都要动起来,不否定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克服“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树立教师“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学习。鼓励自由阅读,

3、激励自由表达,适当开展合作探究的形式,确立有价值的内容、问题,有明确的任务,有具体的指导,人人有事做,人人动起来。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核心:三级课程管理。既要执行国家课程,又要建设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语文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2、坚持“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构建语文的目标体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各学科共性的目标。语文知识与能力,学习语文的过程与方法是语文个性目标。一定要从语言文字入手,不能离开课文里的字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4、-得意研究语文情感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得言3、坚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允许出现“杂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习惯和能力。4、坚持推进“儿童阅读”。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要多读书,多积累,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营造人人爱读书的氛围。学习语文正如吕叔湘说的:“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激发阅读兴趣,加强阅读的指导、交流、展示。王崧舟所在的学校大力开展学生读书活动,组织对学生阅读进行“考级”,小学生小学六年下来阅读量高达1000万字。(新课标要求课外阅读量为145万字)二、四个强调1、强调语

5、言文字的运用,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听说读写宜并重!(现状:重读轻写,如跛脚行路。)新课标中,“运用”出现了33次,要重视理解,学是为了用。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落脚点在于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A、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B、为培养良好个性打下基础。C、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基础。2、更加强调识字和写字。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A、识字写字的教学在课标后附录中,收录了300个基本字表,17个部首,300字多数是独体字,是出现频率高的字,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要先学这300个字。B、义务教育语

6、文课程常用字表,表一:2500个常用字,表二1000个次常用字;3500个字是义务教育阶段识字要求,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会写2500个。C、小学每天语文课安排10分钟练字,指导孩子写字。毛笔字每周一节,日常书写中增加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关注作文书写质量。将作文书写当做练字的过程,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要强化练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第一学段: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写字。第二学段:要求能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开始用毛笔临摹,要求端正、工整、整洁。第三学段: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用毛笔写字,感受汉字的优美。对姿势

7、、习惯的要求是史无前例的,前所未有的。3、强调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理想、爱国主义精神、改革时代精神、良好思想素质、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学生。放大语文的“文”的文化、文字、文学因素,用文化的因素激发孩子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语文教学要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上做文章,绝对不能割裂,“既得意又得言”: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这样的情感文化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怎么表达的这么好。让学生既理解掌握文本内容意思,又能理解语言,揣摩文章表达,积累语言。既得意又得言,得意就是内容意思,得言就是理解语言,揣摩文章表达,积累语言。千万不能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