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ID:10068323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3

浅谈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_第4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何谓“预习”?《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的过程就是预习。”预习的过程就是自学的过程,就是凭自己已有的综合能力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理解、识记知识的过程。预习是学习的极为重要的阶段,它的特点是先人一步,它的本质是独立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预习就是学习的第一核心。学生学习过程中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要的一个环节,适当大致的了解;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更能提高听课效率。我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建立科学有效的预习教学常规管理是一条

2、有效的途径。一、选择适当的预习内容。5为了能掌握学生的预习能力,了解学生以前的预习习惯,我选择了比较容易预习的内容:《小数乘整数》。我没对预习提具体的要求,但同时我也向学生提出:明天的数学课,我们先做习题,再检查预习的效果。第二天的数学课,学生的练习题完成得相当的好。由于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很容易理解,所以,练习后,我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时,学生通过总结和归纳都比较准确的地得出了正确的方法。这时,我乘机赞赏孩子们的自学能力,我看到孩子们眼里闪现出动人的光彩。由于是给学生上的第一堂数学课,所以,我向孩子们传递了一种信心:只要你认真的预习,就会学

3、到知识。当然,由于预习水平的不同,每个学生得到的知识水平是很难界定的,所以,预习后的课堂也十分的重要。但我明显的感到,预习后的学生表现得很自信,因此,教学的速度会有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在理清了教学流程后,注重解决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很显然,课前预习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每个人参与学习的机会增多了。由此可见,课前预习与否,是决定课堂是否有效的重要条件之一。又如教学《游戏的公平性》时,布置的预习任务是:1、仔细观察书中的主题图,然后根据课文中的要求和父母合作做一做,设计一个表格并作好记录。2、

4、什么是游戏的公平?怎样设计游戏规则才是公平的?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不公平的游戏了吗?怎样修改就公平了?由于学生课前充分的预习,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就会变得非常的活跃,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地想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很感染人。下课的时候,有的孩子不由自主地说:“这节课咋这么快就下课了!”听到孩子们这样的感叹,我的心里总会感到一阵阵的温暖。5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预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计算课、概念课、解决问题、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的应用,包括实践活动课都很适合学生预习。像“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发现规律”之类就不适合学生预

5、习,因为这类知识预习后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况且,像“打电话”这类知识,大多数学生是很难入手预习的,预习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对于小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到自我探究的成就感,这样他们才会有更大的兴趣。比如,在“打电话”的学习中,我照例让学生预习了,而在第二天的数学课上,我发现学生完全是一头雾水,根本找不到正确的切入点。这也不怪学生,完全是我对本课的估计不足。因此,这次的失败后,我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学生预习的。二、制定科学有效的预习检查制度。预习,是学生的独立学习探究的过程,而由于学生个体差异,预习

6、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很听话,回家真的认认真真地预习,思考了老师提出来的问题,而有的学生回家却不预习,敷衍老师。所以预习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针对不同的预习内容,我会制定不同的预习方案和检查制度。5如分数的加减法这类计算课的预习,我要求学生分三步走。第一步,通读教材,把例题读完,例题中需要完成的作业用铅笔做在书上。如果例题没问题,走第二步,完成书上的做一做。第三步,提至少一个你认为很难的问题,或指出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问题,并且要书写在作业本上。对于第三步,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一步,这一步可以避免学生机械地按例题复制方法,学生在做完

7、练习后还要回过头来总结难点,提醒同学注意,也就是提醒自已注意。这样还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好习惯。第二天的课堂上,我一般是先订正预习作业,再讨论学生提的问题,最后总结预习的效果,鼓励学生的探索,祝贺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在讨论学生的问题这一环节上,会是我作为新课的重点内容,我以学生的提问做为引子,引出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提的问题有的很简单,我会尽量让学生解决,学生提的比较难的问题,我就重点讲解。可是,学生的预习很多时候并不能发现更深的问题,在这时候,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体会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总之,预习后的课堂,要求

8、教师能放手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还要能组织学生沉下去研究和分析,这样才能使预习后的课堂更生动、更有研究氛围,切忌轻描淡写地走过程,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学得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