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平原(第一课时)

家住平原(第一课时)

ID:10100008

大小:6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25

家住平原(第一课时)_第1页
家住平原(第一课时)_第2页
家住平原(第一课时)_第3页
家住平原(第一课时)_第4页
家住平原(第一课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住平原(第一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家住平原(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想(一)教材分析《家住平原》的第一课时——“稻作文化的印记”主要介绍了以精耕细作的水稻为核心的文化与生活。水稻适宜在高温多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因此热带和亚热带的冲积平原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分布区。水稻的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修建农田设施,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样一方面促进了当地人口的增长,同时也使人口密度不断上升,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压力。为了满足对粮食的需求,人们不断地兴修水利,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并祈求神灵的保佑,形成了物质、社会、精神三个层面的稻作文化印记。这实际上体现了环境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因此,

2、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明确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但同时人们又都在因地制宜地利用各种自然环境创造着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上个单元已经让孩子们通过学习中国的“山川秀美”,知道了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环境下,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有明显的差异,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节课,是要让孩子们的视野从中国扩展到世界各地区,了解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联系。对于生活在南方的孩子们来说,对水稻是比较熟悉的,因他们以大米为主食,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联系日常生活中他们经常吃的“泰国米”引入湄南河平原的稻作生产。对于生活在光明农场的孩子们来说,从某种程度来

3、说,农业耕作离他们并不远,认识稻作生产显得不会遥远,再加上各种生动具体的图片的展示辅助学习,因此认识稻作生产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我这节课的落脚点是要学生从渭南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当地人们的生活的联系中联想中国的“稻作文化印记”!本节课的逻辑结构如下:湄南河平原自然环境(气候、河流)居民特色人口密集水稻生产精神生活(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根据资料、地图和图片描述,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出湄南河平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认识。·能力目标(1)通过对泰国湄南河平原稻作生产和湄南河平原人们的生活的分析,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及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发

4、展的观点。(2)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地区自然和社会生活特点的方法,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区域的人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3)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利用《世界地形图》,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分析信息,并会运用多种方式展世界主要平原的景观、生产和生活。·情感价值目标(1)通过认识湄南河平原位置、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人们生产生活及文化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强化“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观。(2)学会尊重、理解异乡人们的文化(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湄南河平原人们的稻作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教学难点:湄南河平原人们的稻作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关键之处:

5、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角度分析平原地区的生活特色。(四)教学方式(1)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把一个真实、全面、生动、具体的事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以弥补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的缺陷,同时也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自然导入法。联系实际,激发兴趣。(3)讲述法。(4)谈论问答法。(5)模拟游戏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现身演示,积极参与。(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西双版纳竹楼、黄土高原的窑洞、东北的木屋、北京的四合院、江南小镇等民居图片,湄南河平原的位置图,有关农民播种、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图片,湄南河风观图片等。学生准备:课前去了解水稻生产的过程和条

6、件,了解湄南河平原自然环境。教学流程整体构架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意图创设情景1、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以优美的歌曲把学生带入新课学习2、通过展示我国几种居民图片,让学生分析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不同的居民特色。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再现社会情景,将社会需要转为学生的学习学要,调动其学习热情。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新知1、以猜谜语形式进入主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2、提问:我国水稻主要生产区集中在哪里?全世界水稻主要集中在哪里?让学生思考,积极参与。3、展示湄南河平原的位置图,提问:观察湄南河平原的地理位置,分析水稻生长需要哪些良好条件?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索,获得新知。4、教师制表格:稻作生产与人

7、们生活方式。巧妙的运用水稻生长图,提问:水稻生长经过那些环节?以表格和图片直攻难点,让学生学会通过图片分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5、“农民在田野里劳动”图片说明人口分布与人力劳作的关系。学生演示插秧,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6、湄南河风光图片小组讨论民居特色,了解当地人的生活特色。7、“春耕礼”图片让学生畅谈感想。8、探究园地:海边渔民拜祭妈祖的习俗结合学生的所见所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9、布置课外调查活动内容联系实际,以明确学习目的10、你心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