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家住平原.docx

第一课家住平原.docx

ID:48436907

大小:16.22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2-01

第一课家住平原.docx_第1页
第一课家住平原.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第一课家住平原.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稻作文化的印记》课后反思嘉兴一中实验经开学校徐利忠成功之举:1、本节课基于课题:稻作文化的印记,在阅读精品专著——《中国稻作文化概论》后,引用了其中关于“稻作文化”的广义概念和研究对象的理论知识,并结合教材内容,制作了一张简明扼要的表格。该表格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组织学习,通过学生“识关联、话感悟”的展示活动和教师拓展的关于越南粽子(其寓意是天圆地方、天地合一)和高脚屋(属于干栏式建筑文化)的知识,加深、强化了学生对稻作文化的理解。2、本节课将实物:泰国茉莉香米和国内大米带入课堂,使学生的感知在对比中真实发生,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3、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有一定特色

2、。总体而言,“禾”与水稻有关,背景颜色黄色,代表成熟与收获,所以总体寓意是稻作生产喜获丰收。局部来说,“禾”字内的7个红色字即为本课课题,对本课起支撑作用。“禾”字最上方是“自然条件”,有助于学生形成自然条件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观点。精耕细作、人工为主的稻作生产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上方,有助于学生形成稻作生产影响当地人生活的观点。4、本节课有多处学生展示,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学生展示时做了一定引导,在教学中发挥了“导”的作用。5、学生在本节课最后一个板块“识家乡、话印记”中,表现突出,事例丰富,远远超出自己的预期。6、通过自己对水稻插秧环节的介绍,帮助学生

3、自然而然地得出“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败笔之处:1、作为嘉兴市“多元交互式”课堂观察员,没有落实好“学生交流相互评议”的交往方式,在学生展示成果后只是询问“赞不赞同”,没有请其他学生对该生或该组的表现进行具体评价。2、在黑板上张贴“禾”字的部分结构后,承接讲下一个内容——“话生产”时还不够流畅。3、当第一位女生在解说自然条件之地形时,用口语:绿色小方框时,没有及时引导其使用专用术语:图例。再教设计:1、在第二板块设计时,当小组解说完湄公河平原优越的自然条件后,及时请其他组的同学对刚才小组的解说做个简要评价,凸显生生互动。2、在学生回答出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的特点后,立马在

4、黑板上张贴“精耕细作、人工为主”的横条,然后再使用过渡语,这样就能使过渡流利、顺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