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第二课时)

画杨桃(第二课时)

ID:10101501

大小:2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25

画杨桃(第二课时)_第1页
画杨桃(第二课时)_第2页
资源描述:

《画杨桃(第二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1、画杨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理解“叮嘱”“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二、默读课文,划出“我”、同学、老师在画杨桃过程中不同表现的重点句子。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涵1、说说这位小朋友是怎样画杨桃的。出示“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很画得很准确。”从这句里可以看出我的态度怎样,心情怎样?你觉得应该怎样读?2、我认为自己画得很好,可同学们的态度又是怎

2、样的?哪里看出来?出示两段对话。(1)“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指名读。说说这几句话应该怎样读。男女对读。可是后来,他们又怎样说?(2)“现在你看到的杨桃像我们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像……五……五角星。”这里为什么不用感叹号,而用了省略号?(说话支支吾吾,迟迟疑疑)师生对读。(3)为什么开始说不像,现在又说像了?(老师请同学们到我座位上看了杨桃)请想象说话,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什么结果?3、从开始我被同学们误解了,到后来被同学们理解了,这个过程起主导作用的是老

3、师的教育,老师是怎么教育我们的?(出示老师说的话)他自己是这样做的吗?哪里看出来?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理解“审视”一词,体会老师的态度。出示杨桃、茶罐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体会老师的话。老师说这段话是神情怎样的?什么是和颜悦色?开始为什么很严肃,现在为什么又和颜悦色?齐读。这节课中,我们认识了和蔼可亲的老师,一丝不苟的“我“,还有“我”的同学们。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4、谁也曾说过和老师相似的话?出示爸爸说的话,理解“想当然”、“走了样”。找出老师和爸爸说的话的相同点。总结出: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可一个词概括“实

4、事求是”。5、课文最后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教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四、升华主题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并写一写。教学反思:第一:把思想教育贯穿于课文教学的全过程。这篇课文以父亲“经常”“叮嘱”我的话起笔,以图画老师对同学们和颜悦色的教诲落笔,按照顺逆的方法安排情节,文章起伏波澜,感染力强,可信度高。全文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父亲叮嘱我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会产生脱离实际、不实事求是的结果。我牢记父亲的话,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宗旨,“

5、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自己画得很准确”。当同学“想当然”地认为我画得不对时,老师并没急于作答,而是“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的外形,最后批评同学“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并教育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其意思也是要我们从小养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笔者顺着这条思路进行教学,让学生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科学态度由模糊到认同,最后在学生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的道理。第二:把思想教育熔于品词析句

6、之中。在语言文字训练中,笔者在引导学生品味用词妙处的同时,还注重体会词句中蕴含的思想道理,借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当同学笑我杨桃画得不对时,“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作者这里为什么用“审视”而不用“看”和“注视”呢?课中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后得知:“审视”在这里是集中注意力去看,并且边看边比较,桌上的杨桃是怎样的形状,与平时看到的杨桃是不是一样。说明老师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对同学提出的质疑从实际出发加以观察判断,并非人云亦云,“想当然”。加上老师“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的这种做法本

7、身就是“从实际出发”,学生就在这品词读句中,感悟到做任何事都要相信自己,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三:把思想教育置于实践活动之中。如,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同学因为“想当然”而最终懊悔的心情变化,课中安排了一个环节带领学生进入角色,反复练读三次对话,从较轻的嘲笑到程度很重的嘲笑,最后到自知错了,异常懊悔。练读中明白我把杨桃画得“像五角星”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而同学们的发笑,是对杨桃的“很熟悉”,就会“想当然”,以为别人看到都和自己看到的一样,这样就违背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从文中同学的教训中受到了启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