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流言的校园传播特点及对策

社会流言的校园传播特点及对策

ID:10101776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25

社会流言的校园传播特点及对策_第1页
社会流言的校园传播特点及对策_第2页
社会流言的校园传播特点及对策_第3页
社会流言的校园传播特点及对策_第4页
社会流言的校园传播特点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流言的校园传播特点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流言的校园传播及对策探析本文在人民网传媒频道和《青年记者》杂志社举办的第五届“全国新闻学子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张敬(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作为小道消息传播的社会流言不利于大学生对现实的认知和建构、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和社会行为。高校校园流言传播呈现接受和传播渠道的多元化、重大社会事件流言的理性传播两个方面特点,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完善校园传播网络建设,满足大学生信息知情权是控制校园流言、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流言的可行性途径。关键词:社会流言,校园传播,影响,对策流言是经非正式渠道

2、广泛流传的未经证实的信息;某个传播系统中历经若干发展阶段而未加证实的信息[1],是在人群中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包含虚假成分的信息,人们通常理解为“没有根据的话”或“或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也称为“小道消息”。流言的内容往往与大众比较关心的重要人物、事件有关,流言的发生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都密切相关。在客观情况含混不清、忧虑不安和社会处于危机状态时候,流言最容易产生和传播。未经证实是流言的本质特征。流言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其传播极为迅速,对个人和社会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严重的

3、会造成社会动乱。俄罗斯谚语“风吹到海边掀起波浪,流言传来传去会使群众动荡”充分说明了流言的强大负面作用。关注流言在高校校园尤其是大学生这个特定群体的传播,分析流言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探讨流言的校园传播特点,对我们了解当代青年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社会流言的高校校园传播特点校园传播的流言从对象上可以分为针对个体的流言和针对事件的流言,从产生和传播的途径可以分为社会传入的流言和校内形成和传播的流言。高校校园是人员密度较高的场所,人际之间关系密切,各种信息的传播空间距

4、离小,流言做为熟人之间的重要“谈资”更容易相互传播,产生的消极和负面作用不容忽视,严重的可以影响校园稳定,破坏正常的校园秩序,使师生产生不安、焦躁等情绪,引起心理恐惧甚至引起恐慌事件,进而削弱校方的行政权威和威信,影响学校的形象和声誉。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和笔者在汶川地震期间汶川地震信息在大学生中传播情况调查①数据分析,我们认为,流言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校园的传播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重大社会事件流言的理性传播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环保危机、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涉及公众的切身利益,会给人们在心理上带来巨大的

5、冲击力和震撼力,人们对于相关信息的需求以消除不确定性的期望就越高,一旦正常渠道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要,各种意见就会以流言的形态出现,如汶川地震、家乐福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等,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知识面相对较广、视野较为开阔的群体,关注时事和国家大事,自然不可避免的关注相关信息,与这些重大社会事件有关的流言自然会在校园中传播。重大社会事件,无论是自然性灾难事件还是社会性灾难事件,由于其带来的巨大影响,政府和媒体报道往往较为慎重,切实能够及时、准确、真实全面的传播重大社会事件有关信息,正式渠道引导社会大众的功能发挥的比较

6、好,非正式渠道传播的流言虽然不能消除,但是事关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大学生关注度比较高,流言传播的相关信息会及时的向报纸、电视等公信力较高媒体需求信息的求证,在政府保持信息畅通、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媒体新闻的真实、充分和迅速的情况下,流言产生、传播和消失的较快。“汶川地震期间信息在大学生中传播情况调查”考察了大学生对与地震有关流言的态度。调查显示,对于是否相信流言传播的内容选项中,选择“不相信”和“半信半疑”的人分别为48.57%和42.86%,两者合计达91.43%,而选择“相信”的同学仅为2.86%,“没有想过“的

7、为6.29%.充分说明当代大学能够理性对待流言传播的内容,质疑和批判能力较强。而对于如何正确对待未经正式的信息(即流言)的问题,93.14%选择“理性对待,不随便听信也不随便传播”,只有1.71%的学生选择“宁可错传千人,不可漏传一人”,5.14%的学生选择“看心情,无所谓”。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重大社会事件的流言传播还是事先经过分析和评估,传播比较理性。(二)流言接受和传播渠道多元化,新媒体作用凸显流言的传播源于人类交往的本性和好奇本能,反映了人们分享信息和共同解释的欲望。大学生因为处于相对封闭的学

8、习生活环境,他们既受到传统媒介的影响,又受到网络、手机等新媒介的影响,既是大众传播的受众,又是校园特定传播媒体如校园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的受众;既是群体传播的对象和参与者,又是人际传播的对象和参与者大学生媒介接触和传播类型具有较大的交叉性。高校校园流言传播形式也各种各样,口头传播和人际传播是仍然是流言传播的主要形式,最常见的是小群体成员之间的口头交流和相互转告;网络、手机、短信、电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