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2

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2

ID:10123292

大小:4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6-11

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2_第1页
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2_第2页
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2_第3页
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2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摘要: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在盛唐诗坛上,高适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高适边塞诗不同于岑参等人边塞诗的突出的艺术特色。本文就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进行探讨关键词:高适边塞诗艺术特色正文高适有较长时间的边塞军旅生活,也做过边远地区的行政首脑,所以他既了解边塞的军旅生活,也了解社会状况。因此,他视野广阔,边塞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高适的

2、边塞诗与其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相应的艺术手法也是高超的在盛唐诗坛上,高适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他同时的殷幡在《河岳英灵集》中指出:“适诗多臆语,兼有气骨。”他的好友杜甫在《奉简高三十五使君》中,对他的诗才和诗风作了这样的评价:“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宋严羽在《沧海诗话》中进一步概括道:“之诗悲壮,读之令人感慨。” 下面具体来说说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㈠高适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慷慨激昂、豪放悲壮  最能代表这一特点的应是他的名作《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身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拟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3、。校尉羽书飞翰海,单于烈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士,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戎辛勤久,王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夜一声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此诗描写了征战生活的各个方面,思想内容极为复杂,但写的宾主分明。错综交织的诗笔,把荒凉绝漠的自然环境,如火如茶的战争气氛,士兵在战斗中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诗人强烈的爱憎感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雄浑深广

4、(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悲壮激昂的艺术风格  他的一些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更是写的气势磅礴、慷慨激烈。如《睢阳酬别大判官》:“丈夫拨东幡,声冠霍嫖姚。兜鍪冲天石,铁甲声风飚!诸将出井陉,连营济石桥……”他还用“长策须当用,男儿不顾身!”来颂扬战士们的勇敢精神。  他还有很多送别诗,也无不流荡着这种慷慨激昂的感情。如《送李侍御赴西安》中他这样唱道: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从这些字里行间,我们看不到一点塞外荒凉、苦寒的可怕景象,感觉不到一点黯然消魂的离情别绪。通篇洋溢着乐观

5、开朗的英雄气概,不但气势非凡,而且语言刚健有力,风格浑厚雄壮。因此,明胡震亨认为这首诗可与李白的五律《江夏别宋之悌》媲美。他说:太白“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达夫“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似皆从庾抱之“悲生万里外,恨起一杯中”来。而达夫较厚,太白较逸,并未易轩轾。明许学夷在其《诗源辨体》一书中,甚至说“尝欲以高达夫‘行子对飞蓬’为盛唐五律第一。”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再如有名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用无边的黄云、凛冽的北风和漫天的大雪,勾画出一幅壮阔的北国风光,正面衬托出豪放磊落的襟怀。最后两句充

6、满希望和光明的企勉之词,更是令人心胸为之宽广,精神为之振奋。  就是在他抒写自己愁绪的大部分作品中,也都是充满豪士侠客的肝胆意气。如《邯郸少年行》、《古大梁行》等都是这样。又如《别韦参军》诗中,朋友分手,“惆怅惊心”,内心本来是悲伤的。但诗人却用“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这样开朗豪放的诗句,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变悲凉为豪放,表现出他不平凡的胸襟和抱负。其他如《画马篇》、《营州歌》、《九曲歌》等,于舒畅中透露出壮烈之致,于昂扬中更焕发出进取之情。读这些诗,却能使人强烈体会到“盛唐之音”的巨大魅力。  (二)高适诗歌风格的另一方面是深沉悲凉  我

7、们在肯定高适诗歌慷慨豪放的风格特点时,还应看到他诗歌风格深沉悲凉的另一面,这在他慨叹自己长期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中,表现的特别突出。就是他的一些边塞诗中,这种格调也表露的比较明显。这是因为在他的诗中,为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对人民疾苦的深深同情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呈现出豪放悲凉相结合的特点。前人所说的“悲壮”,一即他的诗既有“壮”的一面,又有“悲”的一面,如《燕歌行》就是“悲”和“壮”相结合的。有的诗,“悲”的气氛却很浓,如《塞上》、《答候少府》、《蓟门五首》等。这些诗比较深刻地反映了盛唐时期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于悲壮中透射出浓烈的哀伤

8、之情,充分显示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