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编本新人教版第23课《带刺的朋友》

2018年部编本新人教版第23课《带刺的朋友》

ID:10157944

大小:16.83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6-11

2018年部编本新人教版第23课《带刺的朋友》_第1页
2018年部编本新人教版第23课《带刺的朋友》_第2页
资源描述:

《2018年部编本新人教版第23课《带刺的朋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带刺的朋友》教学案例教案 作者:林小元    时间:2015/11/09教学片断:细读课文,在语言训练中“亲近”刺猬。㈠学习“偷枣”语段1初步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⑴读课文2——9小节,圈划有关的动词,用自己的话说说刺猬如何偷枣。⑵学生交流,教师板书。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小刺猬偷枣的这一系列动作把整个过程写具体的。2品味语言体会刺猬的可爱⑴想想刺猬偷枣的过程中,你对哪些内容是特别感兴趣的,用直线划下来,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⑵学生交流(预设如下,根据交流出示)①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

2、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杈,又爬向伸出的枝丫……引读2——4节。②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哩啪啦”地落了一地。从象声词中感受刺猬的聪明。指导朗读③它匆匆地忙碌着,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又“扑噜”一下,就地打了一个滚。你猜怎么着?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涨大了一圈。指名交流。指导朗读④兴许是怕被人发现,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飞快地跑去了。指名交流。指导朗读。⑶小结,出示:我暗暗钦佩: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指导朗读⑷师生配合读2——9节看来,刺猬的可爱和机灵深深打动了你们

3、,让你们也和作者一样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这个家伙,板书:喜爱3尝试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看着板书抓住动词,结合课文,把刺猬偷枣的过程说清楚,还可以加上自己的一些想象,再次感受字里行间表达的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教学反思:《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饶有趣味,但对“小作者为什么要给刺猬喂食?”、“爸爸为什么会笑了?”等问题,学生的理解非常肤浅,只是“喜欢小动物”。我就以“大自然的奇迹”为主要话题,给孩子们讲了人与动物相互依存的关系,讲了保护自然的道理,这涉及到生态平衡,他们依然似懂非懂。我想,知识的扩展并非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就又从“做个善良的好孩子”这个角度来谈“人格

4、与人性”问题,让孩子们懂得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类是有感情的,有意志的,人能思维,会辨别是非,有恻隐之心、上进之心、羞耻之心等等,所以可以很善良,也容易变得丑恶。人类的保护弱小,爱护自然,珍惜生命……都是对“善”的追求。孩子的心比大人更纯真,更容易接受这个道理,书中的疑问也就圆满地解决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和动物之间微妙关系的几个句子,进行争论,尤其是对“一家子”出来散步的问题提出质疑,很有研究的价值,也说明了孩子们长大了,不是尽信书、只信师的传统学生了,做教师的可得更加好好学习才行。学生的环保意识不是靠几篇课文就能渗透的,要日积月

5、累的体验。孩子的心地善良,犹如一片“沃土”,问题是播种者的选择与适时。当学生有疑时,是思维的种子“着床”的最佳时机,要抓住这一契机,及时播种;当学生对知识似懂非懂时,是思维的种子正在发芽,要摆脱原来的思维旧框架,有所突破,这过程是最艰难的,也是最关键的,教师要细心的观察与研究,判断障碍在哪里,帮助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自行“突围”,达到新的境界。学生在这样的挣扎中,会获得比老师手把手教更快的进步,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树立自信心,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与可持续发展的自学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