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能力模型的高职院校it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基于就业能力模型的高职院校it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ID:10160444

大小:3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6-12

基于就业能力模型的高职院校it学生就业能力培养_第1页
基于就业能力模型的高职院校it学生就业能力培养_第2页
基于就业能力模型的高职院校it学生就业能力培养_第3页
基于就业能力模型的高职院校it学生就业能力培养_第4页
基于就业能力模型的高职院校it学生就业能力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就业能力模型的高职院校it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就业能力模型的高职院校IT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摘要]职业院校就业能力的培养关系到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对IT类学生职业能力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分析,针对高职院校IT类学生就业能力综合测试数据,分析就业能力纵纬度因素与横纬度因素,构建IT类学生就业能力模型,从而廓清了就业能力的培养途径,给出了将IT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基本方略,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全方位提升就业能力。[关键词]高职教育IT学生就业能力模型[作者简介]束梅玲(1966-),女,江苏丹阳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

2、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及教育教学管理。(江苏常州213164)[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立项课题“高等职业院校IT类学生就业能力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CDGZ20110012)[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6-0094-039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积累了很多经验,“‘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的投入超过100亿。

3、”①评选了1000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立了一大批国家级实训基地。然而,我国技能型人才缺口依然很大,市场供需状况依旧不平衡,尤其是很多IT类企业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学生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据麦可思调查报告显示,近几届毕业半年的毕业生中,只有近六成的学生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不足三成的IT类学生从事对口工作。上述情况都是由于学生就业能力欠缺造成的,对IT类学生就业能力进行分析,构建IT类学生就业能力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生源数量和质量的下降,职业教育被称为“低层次教育”和“断头教育”,在

4、如此艰难的生存条件下,高职院校培养能得到企业认可的学生显得尤为紧迫。一、高职院校IT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9就业能力的概念最早是1909年由Beveridge(贝弗里奇,英国经济学家)首先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业能力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欧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个焦点,就业能力的内涵得到不断的深化,从资格型就业能力到绩效型就业能力,再到当代构建型就业能力拓展,“就业能力是一系列的技能、理解力和个体特质的组合。”②目前,我国逐渐重视对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如黄敬宝、朱新秤和沈建红等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要素(基础能力、专业能

5、力、社会能力、个人素质能力和实践能力),就业能力模型构建和培养对策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笔者认为就业能力的探索应该关注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核心能力)两个方面,也即本文所提到的纵纬度能力与横纬度能力。本人采用了经验总结法、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针对IT类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结合麦可思调查数据和一些专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首先通过网络途径收集相关调研报告及学术论文,对高职就业能力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尤其关注了麦可思公司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分析及专家意见,形成了包含学习能力、压力承受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时间管

6、理能力等20项侧重于“就业力”的问卷调查。其次,通过E-mail方式和实地走访方式,对不同规模IT企业工作人员和IT专业毕业学生进行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调查。向多家IT企业(包括软件公司、网络公司、电子信息类企业),不同岗位负责人(包括人力资源部、软件开发人员、网络管理员)和IT类毕业生(不同专业不同届毕业生,从事专业相关的和不相关的毕业生)发放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份,回收47份,有效问卷45份,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期望、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及工作的体验两个角度,了解学生各项就业能力的重要程度,并

7、形成具体数据。9对调查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分类与归纳后发现,就业能力由两大部分组成,即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核心能力)。调查数据显示,这两类能力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联系,因此笔者把这两类能力称为“纵纬度能力”和“横纬度能力”。另外,调查数据还表明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标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是择业态度的差异,企业不认可大多数学生及学校推崇的“先就业后择业”观念,企业更看重员工的忠诚度。二是就业要素的差异,学校和学生看重专业技能、专业成绩和社会经历,企业更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潜力和品德。三是择业立足点的

8、差异,学生认为在企业中立足要依靠自身的才智,而企业更喜欢德才兼备的人才。二、高职院校IT学生就业能力模型构建1.冰山模型。IT行业充满竞争与合作,裂变与整合,创新与颠覆,学生进入IT企业并能长久地在这个行业工作是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的体现,两者缺一不可。学校要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内涵,以胜任力为根本取向,利用冰山模型构建就业能力模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