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潮州府“神童”苏福赴京应试相关问题考辨

明代潮州府“神童”苏福赴京应试相关问题考辨

ID:10166446

大小:34.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6-12

明代潮州府“神童”苏福赴京应试相关问题考辨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明代潮州府“神童”苏福赴京应试相关问题考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明代潮州府“神童”苏福赴京应试相关问题考辨摘要:该文概述明代潮州府神童苏福的生平及其相关的事件,对其是否参加童子科,是否被荐举进京,朱元璋是否亲自面试苏福等问题进行考证与推理。关键词:苏福童子科荐举殿试一、苏福的生平简介苏福(1372-1385),朝阳县酉头神泉(今惠来县)人。二岁丧父,五岁还不会说话。有一天,在路上看到一只青蛙四脚朝天,惊讶地说:“这不是出字吗!”闻者大感骇异。从此,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助,人皆称为神童。苏天资聪明,有一天随母亲到田垄上拾穗,刚好碰到北山驿丞,驿丞说“拾穗与神童”,苏福漫不经心地回答“折梅逢驿使”。八岁赋《三十夜月诗》。明洪武十八年(13

2、85),苏福到京城去应童子科,朱元璋亲自面试,非常赞赏,但由于年轻没被聘用,派林鼎元护送回家,并通知地方,每个月给一定的米粮。在回家途中于浙江濮州去世,年仅十四岁。苏福的诗文大多遗失,遗作有《三十夜月诗》、《秋风辞》、《纨扇行》、《遣睡魔》、《送林鼎元》等。另有一说:“朱元璋提笔蘸墨在黄纸上用力涂,后在四周点了数点,然后写题让苏福对答。苏福认为像螃蟹,于是对答说,‘11螃蟹身穿甲胄,纵马天下谁莫敌’,朱元璋最讨厌别人说他出身低,没有文化,苏福虽然有才华,但不合朱元璋的心意。”二、苏福赴京是否参加童子科如前所述,苏福去京城参加童子科,朱元璋亲自面试,但又说朱元璋以太年轻了为

3、理由不录取他,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首先,我们来看几个与童子科有关的问题。1、什么是童子科?童子科,亦称童子举。科举考试科目之一。[1]唐朝的制度规定十岁以下,能通经者,宋朝的制度规定十五岁以下能够通经和诗赋者,通过科举后可以给予出身并授官。宋仁宗时罢。金朝规定:年龄在十三岁以下,能够背诵大经二,小经者,并且能够背诵《论语》及诸子五千字以上的人,在府试中十五道题能够答出十三道,会试三场四十五道题能够答出四十一道的人中选。2、童子科的由来汉魏南北朝时期的“童子郎”,“童子奉车郎”,“童子”与唐朝的童子科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也就是说:在汉魏南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才刚刚起步。唐高祖武

4、德七年七月(624・118)诏:“宁州罗川县前兵曹史孝谦,守约丘园,伏膺道素,爰有二子,年并幼童,讲习《孝经》,咸畅厥旨。义方之训,实堪励俗,故从优秩,赏以不次。宜普颁示威得知闻,如此之徒,并即申上,朕加亲览,时将褒异。”[2]从文中“年并幼童,讲习《孝经》,咸畅厥旨”就可以“并即申上,朕加亲览,时将褒异”,还可以“故从优秩,赏以不次”,说明童子在唐代是由地方向皇帝推荐的,童子科做为一个常设科目仍处在形成阶段。唐高宗显庆六年(661)杨炯“举神童”表明至迟到这一年童子科的名称便已确定,并且成为常科科目。但是,“唐制,取士之科……,科目很多,包括: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

5、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可见,童子科只不过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的一个小科目,童子科和进士科相比,相形见绌,童子科并不经常开设。3、苏福赴京是否参加童子科?据《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11““小子,所有在10岁可以经过与”孝“,”论语“,背诵十卷,传递给人员;通七,予出身。”说明童子科这个科目在唐朝的时候已经设立了。购买在宋代谁打算通过分配首诗,送朝廷,皇帝试过,无常。淳熙八年(181),深化考试的难度,有三个入场。嘉定十四年(1221)规定,每年春天汇集在首都,第一次尝试在国子监,中央限定符书覆盖测试,每个主题承认三。咸淳二年(1266)废除。

6、如果我们假设这个男孩,还提供了,这个理论,因为这个男孩就是十年或未满十五岁的科举“特设科目”,而当富粟年龄为十四岁,是适合测试条件。那么,为什么会�现“因年幼未录用”这种怪事呢?该科目本身不就是为“年幼”的少年特设的吗?不就是“年幼”的人才有资格参加的吗?再说,如果真是因为“年幼”不符合当时被录用的条件的话,那么苏福为什么还有资格参加殿试呢?这明显就是自相矛盾的。再如:隆庆版《潮阳县志》“第十二卷・乡贤列传”记载:”苏福,……。后举赴京,以其年少令还,有司给月米待壮。”清顺治十八年(1661)潮州知府吴颖十二卷本《潮州府志》“第六卷・人物部”记载:“苏福,……。举赴京,以

7、年小令还里,有司月给米云。”这两本书都没有说到苏福赴京应童子科。隆庆版《潮阳县志》“第十五卷・文辞志”记载:“相传曾举神童至京”。从以上所记载的情况来看,并没有明确的说苏福赴京应童子科。最多也只是“相传”,而“相传”就意味着不确定,并没有可靠的历史依据。因此,明确的说苏福参加童子科并没有真正可靠的历史依据。明王朝建立之初的洪武三年(1370)正式建立科举制度,规定以八股文取士,专取《四书》、《五经》命题。但是三年后的洪武六年(1373)即暂停科举,朱元璋认为科举所取“多后生少年,能以所学措诸行事者寡,乃但令有司察举贤才,而罢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