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散文教学内容的有效取向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内容的有效取向

ID:10169239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2

上传者:U-3336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内容的有效取向_第1页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内容的有效取向_第2页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内容的有效取向_第3页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内容的有效取向_第4页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内容的有效取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内容的有效取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内容的有效取向  (永年教育局教研室河北永年057150)【摘要】一名语文老师,要想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表述自然流畅;要想对课堂各个环节和各种突发状况的驾驭游刃有余;要想真正完成“教什么”的任务从而做到真正的有效教学,“文本细读”恐怕是基本的途径。《幽径悲剧》这一节散文课教学实例体现了“文本细读”思想:经由语言的品味,挖掘出散文的精髓!【关键词】文本细读;散文教学;有效教学1.引言文本细读(closereading)是20世纪40年代英美新批评派理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提出来的。它是文学批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有时也被称作“充分阅读”(adequate6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内容的有效取向  (永年教育局教研室河北永年057150)【摘要】一名语文老师,要想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表述自然流畅;要想对课堂各个环节和各种突发状况的驾驭游刃有余;要想真正完成“教什么”的任务从而做到真正的有效教学,“文本细读”恐怕是基本的途径。《幽径悲剧》这一节散文课教学实例体现了“文本细读”思想:经由语言的品味,挖掘出散文的精髓!【关键词】文本细读;散文教学;有效教学1.引言文本细读(closereading)是20世纪40年代英美新批评派理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提出来的。它是文学批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有时也被称作“充分阅读”(adequate6 reading),是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从而挖掘出在文本内部所产生的意义。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吸收了新批评派的一些理念和方法,是对文本细读概念的一种借用、活用,具体来说,文本细读应用于文学作品教学,是指读者从字、词、句等言语材料入手,对文学文本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辟的解读。用吕叔湘先生的话来说:“文本细读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孙绍振教授曾说,不管在大学还是在中学,文本细读都是一个重点、一个难点,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只有细读文本,才能真正完成阅读和欣赏。课后进行了交流评论,大家围绕这篇课文教学的取向和内容的开发阐述了各自的意见,听后我深有感触。现将本人对这篇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安排以及学生课堂表现作一介绍,希望借这节课的教学来探究初中散文教学取向和内容的开发这一值得关注的教学课题,并希望得到诸多教育专家和同行的指导。2.基于文本细读思想的《幽径悲剧》教学设计呈现和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描述6 我的这篇散文教学设计的内容和过程是这样安排的:先是由课文题目入手设计三个问题:这是一条怎样的幽径?一出怎样的悲剧?一份怎样的情怀?我想学生在解答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也就初步地感知了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重点引领学生品读课文中作者着力描写古藤萝被无情砍伐的文字。在细读这段文本之时,我相机介绍了作者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十年动乱”给作者带来的苦难,以期望学生能从这些文字中获得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认同,并引领学生反复咀嚼藤萝被砍后像个“吊死鬼”的惨剧,希望学生能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后的教学过程再回到前几段中描写幽径的文字上,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品味语言,感受作者情怀,了解这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进而明白愚昧毁灭美的罪恶以及美的毁灭给作者带来的难以言状的痛楚。学生在细读“古藤萝被无情砍伐”这一主要环节时表现得不太好,虽能说出段落中的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但却无法体验出古藤萝被无情砍伐后作者心中的痛楚,更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没有对愚昧毁灭美的愤恨。一句话,学生并没有被这些浸透着作者用心血和情感构筑的文字所打动。3.基于文本细读思想的《幽径悲剧》教后反思《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笔者认为依据不同的文学体裁教学方式是有所变化的。而散文这一特殊的文学样式,以其语言的优美、含蓄和精练更应成为我们重点教学的取向与开发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笔者也希望通过细读文本中的关键段落,实现散文教学内容的精选,以达到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所应达到的标准。可是很遗憾,在借班上课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们并没有从作品中获得真正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也没有发自内心的共鸣。一节课给予学生们的恐怕还是文中有哪些好词语、好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依然是千篇一律的散文教学模式所获。4.文本细读,散文教学内容的“聚焦”6 初中阶段有不少散文篇目,无论叙事、写人还是写景的散文,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思考。在教学这些优秀的散文时,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有强烈的教学内容意识和理论自觉,就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夯实语文基础,提高人文素养乃至涵养生命。散文教学内容的精选:“文本细读”,使我们的散文教学形成强烈的“聚焦”能力,有助于提高散文教学效率。教学内容的少而精且相对集中,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那么如何实现内容的少而精,来达到学生学习的多而丰呢?这是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还是以《幽径悲剧》一课为例来说,当我们确定了通过细读文中藤萝悲剧的段落作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之后,我们还要思考用什么样的途径来引领学生走进这些文字中,以此获得真正的课堂效益。我们应该要求学生从阅读文字中以获得“原始”的阅读体验,在这样的体验之中适时地介绍作者的人生经历和生命感悟,以唤醒学生和作者相类似的生命体验,再借助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这些文字当中去寻求真实的生命感悟。《幽径悲剧》中有描写被砍伐的藤萝像吊死鬼一样的比喻修辞手法,如果教学仅仅停留在它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一层面上是毫无意义的。我们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一些体验去领悟作者在这句话中所包含的难以言状的痛楚。为何把被砍伐的藤萝写作“吊死鬼”呢?因为“吊死鬼”死的样子令人非常恐怖,令人不寒而栗,又因为“吊死鬼”是非正常死亡,肯定有冤屈,令人心生同情之心。经过这样的分析比较,学生自然会受到强烈的震撼,心中会联想到这幅惨状图,情感也就自然融入其中。《我的老师》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还观察蜜蜂喝了蜂蜜”这句话中“还”字值得细品。说明老师和我们在园子里除了观察蜜蜂喝了蜂蜜之外,也做了别的事,什么事呢?可引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如此,他们也就会自然沉醉在文字之中,老师爱学生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就会根深蒂固地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教学通过文本的细读这一“聚焦”,使得散文教学更能鲜明地体现出散文特色,体现出语文味,这样也就将课标要求落到实处了。《幽径悲剧》这节公开课早已结束,但留给我对散文教学内容的取向与开发的思考也许刚刚开始。我期望我浅显的学识缀成的此文,能够得到专家和同行们的批评和指导,使我能更好地把握各类文学作品教学内容的精选与实施。参考文献[1]窦桂梅.我这样细读文本[J].小学语文教师,2009(3)[2]于漪.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9(6)[3]6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