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专题测试:中国古代文明

2017高考历史专题测试:中国古代文明

ID:10175087

大小:5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2

2017高考历史专题测试:中国古代文明_第1页
2017高考历史专题测试:中国古代文明_第2页
2017高考历史专题测试:中国古代文明_第3页
2017高考历史专题测试:中国古代文明_第4页
2017高考历史专题测试:中国古代文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高考历史专题测试:中国古代文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高考历史专题测试:中国古代文明一、选择题1.(2016·江西宜春一模)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这反映出(  )A.农业发展迅猛B.分封制度崩溃C.郡县制度形成D.官吏待遇下降【解析】 根据材料“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反映的是报酬方式的变化,并不能表明农业迅猛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再以土地为标准”,表明原来通过“授土”“授民”的分封制度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报酬方式的变化,并不能体现行政区划、官员

2、任命方式的变化,故C项错误;土地和粮食两种报酬方式,并不能简单作比较,其中更多反映的是一种中央集权的萌芽,故D项错误。【答案】 B2.(2016·宁夏银川质检)唐朝时,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的任命。后来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宰相掌文,枢密掌武”。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逐渐衰落B.君主专制日益加强C.宰相成为宦官附庸D.二府三司制雏形出现【解析】 中央集权是地方服从中央的制度,而材料中“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表明是中央政府内部,概念混淆,故A项错误;材料中“掌权的宦

3、官”本质上是代表皇权,“削夺宰相的职权”,故B项正确;宰相成为宦官附庸,与材料中“与宰相共参政事”“宰相掌文,枢密掌武”不符,故C项错误;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职权,与材料中“唐朝时,掌权的宦官”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 B3.(2016·河南郑州模拟)《明史》记载:“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该制度(  )A.提高了内阁行政效率B.直接导致地方割据C.保证了地方政治廉洁D.有利于加强监察权【解析】 材料是关于“巡按”,而没有涉及内阁,故A项错误;明朝中央集权加强,地方割据与

4、材料中“巡按则代天子巡狩”不符,故B项错误;虽然“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但不一定能保证地方吏治廉洁,故C项错误;明代中央政府设有监察机关,巡按御史奉命巡按地方,在维护中央集权、监察整饬吏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材料中“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 D4.(2016·湖南永州模拟)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

5、峰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解析】 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与材料中“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说明军机处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高效政府”,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开始借鉴西方民主制度,与材料中雍正帝“军机处的设立”时间上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 B5.(2016·郑州一中考前模拟)《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

6、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解析】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棉纺织生产的主要形态是依附于农业的耕织结合的家庭副业,其生产目的是自给自足,其经营的规模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这就不能形成大规模的生产,也影响了这一行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 B6.(2016·四川达州一模)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  )A

7、.经济模式与政治抉择密不可分B.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C.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D.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解析 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造就了统治者固有的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故A项正确;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严重偏离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海禁令主要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必然的产物,外部的殖民威胁只是加剧了这一政策的出台,故C项错误;西方入侵并没有明确表述,故D项错误。【答案】 A7.(2016·豫晋冀三省调研)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

8、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