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ID:10176099

大小:1.02 MB

页数:3页

时间:2018-06-12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_第1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_第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了解和收集有关唐太宗即位的有关资料,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实质等问题开展讨论,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的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做出自己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唐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2、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遂成“贞观之治”。认识唐太宗的所作所为,虽然是为巩固统治服务的,但合乎潮流,顺乎民意;“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朝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贞观新政。教学难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贞观之治”。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师展示玄武门之变的图片。同学们知道“玄武门之变”吗,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怎么登上皇位的吗,他在位时的统治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三)合作探

3、究探究点一唐太宗的纳谏与用人师生共同探讨:1.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魏征唐太宗你知道材料中唐太宗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你能举出两个“载舟”和“覆舟”的例子吗?材料二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持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唐太宗为何感到“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这说明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治国思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2.师展示魏征的图片,简要介绍。探究二:贞观新政1.师生共同探讨: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此材料出

4、现的原因?(经过唐太宗一段时间的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资治通鉴》学生回答,师总结。2.师详细讲述“贞观新政”的内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方面。师展示三省六部简表,边讲边讲述,易于学生理解。3.材料一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可见隋唐开创的科举考试制度,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孙中山《五权宪法》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

5、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思考科举制度的影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4.师生共同探讨“贞观新政”的影响。四、课堂小结请结合本课课件五、巩固练习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