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大纲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大纲

ID:10200384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6-12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资源描述: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气象学与气候学/Meteorologyandclimatology课程编码:12013004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范围:06地理科学学时数:54其中:实验/实践学时:4;课外学时:8-10学分数: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考核方式:考试制定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制定日期:2006年执笔者:潘安定审核者:林媚珍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地理科学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同时又是一门比较难学的专业课。气象与气候是自然环境要素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本课程学习的内容对于正确解释和解

2、决许多地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第二学期开设。其主要任务是为后期将要学习的多门专业课程打好基础。(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地理环境的技能,要求学生了解大气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各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机理,初步掌握气象学常用仪器的使用技巧和大气科学的基本工作方法,为将来的中学地理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与实践实习。课堂讲授部分全部使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由于课时时数限制,实践实习部分另行安排。(四)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在高年级将要开设的综合自然

3、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课程中都多次牵涉到本课程的内容,师范生在高年级的中学教学实践活动和教育实习过程中都有较多机会运用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周淑贞主编,气象学与气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三版。教学参考书:中山大学等合编,气象学与气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引论引论是课程的纲要,通过对本学期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发展的扼要介绍阐明课程的特点,尤要突出对气象学与气候学进展的若干问题进行论述,介绍国内外的科学成就,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介绍新的资料等。本章认识大气的组成和各种成分所起的作

4、用,特别补充当今出现臭氧空洞、大气层臭氧成分的降低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使大气成分,尤其是CO2有所改变对气候产生的变化。主要突出对流层在大气层中的地位及特点,以及大气的主要性状。要求1、气象学与气候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以及它在自然综合体研究中的关系。2、气象学与气候学在生产建设中的应用。3、了解大气的组成和各种成分所起的作用,认识地球大气存在的重要性。4、了解大气各层的特点和作用,尤其要重视对流层大气在自然地理环境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本章重点在第一、二节。先以辐射的基本知识为线索,引进气象学中所研究的辐

5、射──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分析地—气系统的辐射热交换过程,进一步探讨引起大气温度变化的物理原因及温度变化和分布对大气状态的影响。在大气的增温和冷却的讲解中,突出大气温度绝热和非绝热变化在成因和作用上的差异。本章的基本知识注意在天气及气候分析时要加以引伸和应用。要求1、了解太阳辐射是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主要能量来源(很好地了解维恩定律)。2、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它们来解释大气温度的变化,明确地面辐射是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3、了解地气之间的热交换方式,掌握地气辐射收支和大气增温—冷却之间的关

6、系。4、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象中的应用方程是本章的难点。5、γ、γd、γm的物理意义,如何判别大气的稳定度。6、掌握大气温度的地理分布特点。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本章第一节先从理论基础知识阐明饱和水汽压、水汽压的关系,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函数关系等,说明大气中的蒸发与凝结过程。在此基础上,各凝结物的形成,讲解凝结物的形成,尤其对云的认识,以及云在成因上的分类。降水的形成过程中注意到云滴形成降水的物理机制。要求1、了解大气中的水分状态变化的物理过程,从分子运动的角度认清水分状态变化的实质。2、了解什么是饱和水汽压,从饱和水汽压和水汽压的关系了解蒸发和凝结过程,以及

7、各种凝结物,特别是云按高度和成因的分类是本章的难点。3、了解降水的形成和降水性质。第四章大气的运动本章是气象学基础的难点及讲授的重点,空间概念较多,大气静力学基本方程是讲解本章的基础理论,讲解过程中重点阐明:⑴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入手,说明对气压系统进行三度温压场结构分析的基本思路。⑵从作用于空气质点运动的力以及温压场随高度发生变化的规律,引进自由大气、摩擦层中的空气水平运动,得出风与气压的关系──地转风原理或地转风关系,以及风随高度变化的规律──热成风原理,进而进一步阐明了风场、气压场的空间一致性的基本概念。⑶对大气环流概述一节中,论述大气环流的整体

8、性及其主要特征和观测事实,并为气候的形成打下一定的基础。要求1、掌握气压和气压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