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大纲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大纲

ID:8831419

大小:7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08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大纲_第1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大纲_第2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大纲_第3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大纲_第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大纲(供地理科学专业用)一说明1.为了适应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专业发展,培养合格的21世纪地理教师的需要,根据《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的要求,特制定本大纲。2.《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是以普通气象学为基础,以气候学为重点的专业基础课程。按照高师地理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1)了解气象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大气温、湿、压、风等主要要素的意义、表示方法、测量方法。初步掌握上述主要气象要素的基本变化规律和地理分布特征,初步学会分析影响主要气象要素时空分布变化的原因,为进一步学习气象学和气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今后进一步

2、学习和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2)初步了解大型天气系统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特点。(3)初步掌握现代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带和气候型的分类原则,气候的地理分布特征,气候变迁及原因,使学生对气候的形成、变化及分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适应中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4)初步掌握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本大纲根据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安排教学内容,力求打好基础,又要突出重点。4.《气象学与气候学》运用物理原理及教学方法较多,因此在讲授时,应注意物理学基本原理在气象学中的应用。一些大气

3、物理的规律和天气系统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陌生、抽象,因此在使用本大纲授课时,应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注意联系常见的大气现象和天气、气候的实际,使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注意对常见的大气现象的观察和思考。5.按教学计划规定,本课程的总学时数为80(90):本大纲安排课堂教学72学时,课堂教学58学时14学时,机动2学时。另外,学生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中,,《气象学和气候学》实习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6.本大纲主要使用周淑贞等编著的《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材。本大纲中带*的内容可视情况取舍,说明简述的地方在讲授时可让学生自学。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一气象学

4、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2.本课程主要讲过的三大部分:大气物理(气象学),天气学与气候学,它们之间的关系。3.在地理系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二气象学、气候学与自然地理学的关系三气象学、气候学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四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重点讲述第一部分。通过绪论的讲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对本课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第一章大气概述(4学时)§1大气的组成1.干洁空气2.大气中的水汽3.大气中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61.大气污染本节重点是第一部分,干洁空气§2大气的结构1.大气的高度2.大气的分层大气分层的依据、分层及各层

5、的主要特点§3主要气象要素1.气压2.气温3.湿度4.风§4大气的基本物理性状1.大气的基本物理性状2.状态方程、干空气状态方程、湿空气状态方程、虚温第二章大气的热度和湿度(11学时)§1太阳辐射1.辐射的基本知识2.太阳辐射,太阳常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1.地面、大气的辐射和地面有效辐射2.地面和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3大气的增温和冷却1.海陆增温和冷却的差异2.空气的增热和冷却热气学第一定律在大气中的表述式,气温的非绝热变化,气温的绝热变化,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假相当位温3.空

6、气湿度的个别变化和局部变化影响空气湿度局部变化的因素,湿度平疏4.大气稳定度§4大气的周期性变化1.气温的周期性变化气温年日变化特点,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及其影响2.气温的非周期变化§5大气湿度的空间分布1.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图,冬夏全球海平面气温水平分布的主要特点。2.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特点,逆温的形成。说明:1.第二章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2.对辐射的基本知识可作一般性介绍3.在讲地面、大气的辐射后,可结合温室效应,简略介绍关于全球气候变暖与否的观点。4.对本章中的主要公式,说明其物理意义及其应用,可不必作推导。6第一章

7、大气的水分(8学时)§1蒸发与凝结1.水相变化2.饱和水汽压(评述)饱和水汽压与湿度的关系,与蒸发面性质的关系,冰晶效应(冰水之间的水汽转移,饱和水汽压与蒸发面形状之间的关系,大小水滴之间的水汽转移现象0。1.影响蒸发的因素(可简要讲述)2.湿度随时间的变化(简述)3.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2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1.露和霜2.雾凇和雨凇3.雾,辐射雾和平流雾云的形成,云的分类,层状云,波状云,积状云与降水§3降水1.常见的胶水形式,降水的分类2.云滴增长的物理过程(评述)云滴的凝结增长和冲并增长3.雨和雪的形成(简述)4.各类云的降水(可略)5.人

8、工影响云雨(简述原理)6.降水分布(可主要讲述降水带的地理分布)说明:本章讲述云、雾降水等可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