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感染精品医学ppt课件

泌尿系统感染精品医学ppt课件

ID:10239451

大小:11.65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8-06-12

泌尿系统感染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1页
泌尿系统感染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2页
泌尿系统感染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3页
泌尿系统感染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4页
泌尿系统感染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泌尿系统感染精品医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Genitourinarytractinfection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第一节概述致病微生物侵入泌尿、男生殖系统而引起的炎症反应,即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一般指普通致病菌引起的非特异性感染;临床上通常把泌尿系统感染称为尿路感染一、病因和致病菌非特异性致病菌(70%)特异性致病菌结核杆菌淋球菌G-杆菌(大肠杆菌)G+菌、厌氧菌(20%)支原体、衣原体滴虫、原虫真菌、病毒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急性尿道炎二、易感因素青壮年——前列腺炎;附睾炎老年——前列腺增生—下尿路感染尿道短而宽;与外生殖器官相邻;三个

2、易感期(新婚期、生育期和绝经期)三、发病机制尿路系统的防御机制致病菌的数量和毒力正常菌群⑴尿道外口和远端尿道有细菌停留;⑵乳酸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小棒状杆菌等;⑶对致病菌起抑制平衡作用正常的尿液环境尿pH、渗透压、尿素浓度等正常的排尿活动尿路上皮的抗粘附作用⑴尿路上皮分泌粘蛋白、氨基葡萄糖聚糖、糖蛋白、粘多糖等;⑵抗细菌粘附尿路上皮细胞细菌的浓度>105时可招致尿路感染细菌的特性—粘附⑴多数细菌丝状菌毛——粘附素——结合尿路上皮并粘附——侵袭尿路上皮——引起感染⑵菌毛分型—依据功能和抗原I型——引起下尿路感染P型——肾盂肾炎的致病菌

3、⑶大肠杆菌表达多种多聚糖抗原——具有较强的粘附力⑷某些细菌合成特殊的糖蛋白——易于粘附,增强致病力尿路系统的防御机制致病菌的数量和毒力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抗感染能力减弱梗阻因素医源性因素四、诱发感染因素机体防御机制破坏糖尿病、慢性肝病、慢性肾病、营养不良、恶性肿瘤、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全身免疫机能下降机体局部的抗感染防御功能减弱或被破坏诱发尿路感染⑴全身因素泌尿、男生殖系统畸形、结石、肿瘤、狭窄、前列腺增生尿路排尿动力异常如,神经源性膀胱管腔梗阻尿液引流不畅尿液淤积尿液潴留促进致病菌在局部繁殖破坏尿路上皮防御能力尿路感染⑵梗阻因素⑶医源性因素

4、留置导尿、腔镜检查、尿道扩张、留置膀胱造口管破坏尿路上皮防御能力促进致病菌在局部繁殖尿路感染五、感染途径1、上行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多见于女性2、血行感染多有感染病灶常见为肾皮质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淋巴感染邻近器官病灶和尿路内部感染比较少见的感染途径多见于肠道的严重感染或腹膜后感染等4、直接蔓延感染邻近器官的感染直接蔓延外伤直接带入六、诊断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定性诊断即有无感染存在?感染的定位诊断上、下尿路感染的区分?引发尿路感染诱因的检查感染的原因是什么?⒈感染的诊断⒈典型临床表现⒉尿液检查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⑴尿液镜

5、检>3个白细胞/HP时,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⑵细菌培养病原菌的存在是诊断的最重要依据菌落计数≥105/ml-有感染;<104/ml-可能污染;104~105/ml-可疑⒉感染的定位检查症状的鉴别上、下尿路尿液检查膀胱镜检尿液培养⒊引发尿路感染的诱因影像学检查尿动力学检查七、治疗原则治疗目的消灭病原菌缓解症状防止肾功能损害防止感染扩散治疗原则全身治疗:营养、休息、多饮水、保持尿量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培养+药敏;2周±缓解症状药物去除诱发因素:尿路梗阻等第二节上尿路感染一、急性肾盂肾炎肾盂和肾实质的急性细菌性炎症1、病因大肠杆菌其他肠杆菌

6、G+细菌2、病理及其转归肾盂粘膜充血水肿并散在小出血点;肾水肿、体积增大显微镜检可见: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粘膜表面散在大小不等的脓肿,呈黄色或黄白色肾切面可见大小不等的小脓灶,分布不规则。3、临床表现全身中毒症状腰痛膀胱刺激症状血行感染的急性肾盂肾炎突然发病;先出现寒战、高热,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随即出现尿路刺激症状。上行感染的急性肾盂肾炎突然发病;先出现尿急、尿频、尿痛、血尿等尿路症状;以后出现高热等全身症状。患侧或双侧腰部胀痛肋脊角压痛、叩击痛4、诊断诊断的线索病史注意其他部位感染病灶尿液检查尿细菌培养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血

7、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红细胞、蛋白、管型和细菌>105菌落/ml尿X线、B超、CT等了解上尿路梗阻等确定诊断5、治疗全身治疗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缓解症状药物去除诱发因素⑴全身治疗卧床休息输液、多饮水保持尿量>1.5L有利于炎症产物排泄⑵抗菌药物治疗①抗生素的选择根据尿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磺胺类药物:除绿脓杆菌外的G-和G+菌有效。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作用强、毒性小;儿童、孕妇及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药物(G+菌有强效)广谱青霉素类药物(G-作用较强,绿脓杆菌)头孢菌素类药物(G-杆菌严重感

8、染、院内感染)氨基糖甙类抗生素:G-和G+菌有杀菌作用,尤其绿脓杆菌去甲万古霉素: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多重耐药的肠球菌、对青霉素过敏病人的G+球菌②抗生素的疗程一般为7~14日;静脉用药者可在体温正常、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