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开题报告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

ID:10303002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_第1页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_第2页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_第3页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硕士开题报告思想。”[6]可以看出,化学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主动建构”、“探究过程”等。2006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谈到基础教育时指出,应该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动脑动手能力”。2006年12月24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教育部2007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鼓励勤奋学习、独立思考、追求新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7]这些无疑为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理论指

2、导。3、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问题解决能力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是任何一个社会个体必须具备的能力。问题解决不应仅仅被理解为一种具体的技能,它是一项基本的人类行为。人的成长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无论是今天身在学校,还是将来步入社会,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需要去解决。学生通过解决学科问题及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知识和能力,并将其迁移到以后对生活、工作、社会中的问题解决之中,这是社会对未来公民的期望,更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已经具备了

3、初步辨别真伪的能力,并且反抗和批判怀疑精神比较强烈。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逐步建立其独特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他们主观世界的知识是如何建构和具有怎样的结构以及他们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如何甄别他们知识结构的缺陷,如何促进他们的发展等问题,应是教师不可忽略的问题。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的过程,而应在二者之间研究学习主体的认知操作过程,从格式塔心理学家的“完形说”,到皮亚杰的“图式”理论,无一不重视的主体的认知建构过程。4、引出课题问题解决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

4、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现代认知心理学为基础而进行设计的,它倡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传递式或验证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究空间,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既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动参与者。“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基于以上认识,本论文力图通过“问题解决

5、”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关注问题解决教学与学生认知图式的关系,本研究基于这样的假设:即通过以问题解决带动认知发展,以认知发展促进知识建构,以知识建构形成学生合理的和良好的认知图式,这样形成的认知图式应是包容的和开放的,灵活的和能够迁移而解决问题的,最终使学生能够获得以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的全面发展。[5]二、文献查阅1、网上查阅★中文文献查阅方法:启动IE浏览器(--陕师大主页—网络资源—中国期刊网)或(在地址栏直接键入“/cgi-bin/jhome/31817?CRETRY=1SRETRY=0/e

6、doas/[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1999年6月13日)[4]《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2001.5.29[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6[6]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周济.扎实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R]./edoas/[8]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9]辛自强著.问题解决与知识建构

7、[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0]严成志.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J].化学教育,1989,(3).[11]陈才锜,谈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J].化学教育,1989,(6).[12]刘江田.“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化学教学,1996,(4).[13]王祖浩.类比思维与化学问题解决[J].化学教学,1996,(4).[14]于淑儿,王存宽,沈兆良.试论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J].化学教学,2002,(3).[15]方红,毕华林.化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训练的研究[J

8、].化学教学,2002,(9).[16]李剑波.化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性探讨[J].化学教学,2005,(1-2).[17]苗容科,王祖浩.“先行组织者”促进化学问题解决的实验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3).[18]王春,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探讨与体会[J].2006,(7).[19]李广洲,任红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