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儿童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ID:10315911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儿童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_第1页
儿童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_第2页
儿童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_第3页
儿童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_第4页
儿童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儿童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证实:成人的原发性高血压源于儿童时期〔1〕。研究儿童血压的一些影响因素,对早期识别高血压易患者并进行干预,预防成人原发性高血压及其相关的疾病有一定的意义。鉴于此目的,本文收集了近年来的国内外有关儿童血压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1儿童血压有自然增长趋势1.1儿童血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儿童血压水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但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是相对一致的。研究资料显示〔2〕:不同国家和地区中男孩、女孩血压平均水平随年龄增

2、长而增长,且增长幅度表现为收缩压(SBP)大于舒张压(DBP),男孩>女孩。15岁以后男孩的血压水平上升速度更迅速,明显高于同龄女孩。潘发明等〔3〕报道显示:当把儿童年龄按7~11岁分层以后,血压水平在两性间的差别消失。男、女儿童血压的平均水平在不同年龄段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青春期男、女孩的血压变化具有一定的差别。青春期前,男孩的血压水平略低于同年龄组的女孩,青春期以后,男孩的血压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女孩,而且男女孩的血压曲线交叉的年龄段与其身体形态发育的年龄大致相仿。同时,各个国家和地区儿童血压增长的趋势呈现出波浪式变化的特

3、点,一般在8~14岁年龄段SBP出现较迅速的增长。以上说明儿童血压的发展变化趋势与其身体发育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1.2儿童血压水平的分布存在种族与地域间的差异一项研究调查2866名6~9岁儿童,校正年龄、体质量、身高指数后,亚洲男童的SBP与DBP比他们同龄的白种儿童高,差异有显著性;亚洲女童血压与任何种族的同龄儿童相比均明显升高。另外,24h血压动态监测揭示,黑人种青少年血压夜间下降较少,尤其是男性。不同民族的儿童血压水平存在差别,少数民族与当地汉族的儿童血压水平存在差别,不同地区同一少数民族之间的血压水平也存在差别。同济医

4、科大学以1991年全国高血压调查资料为依据,对全国不同地区15~25岁青少年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研究,认为各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北方患病率高,南方患病率低,而且有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趋势。儿童血压随年龄发生变化是身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伴随现象,这种观点已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认同。胡继宏等〔2〕对2946名4~14岁的儿童进行了4年的纵向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单因素分析时,如未消除体重、身高等生长发育指标对血压的影响,儿童的血压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在进行多因素分析时,控制了体重、身高等因素的影响后,儿童血压的变化与年龄变化之间

5、无相关性。1.3儿童血压的轨迹现象所谓“轨迹现象”即个体血压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在相应百分位数不变现象,同时也发现一个规律,即对收缩压的相关系数较对舒张压高一些。是指血压处于某一血压百分位数的儿童,经一段时间后,其血压值仍然保持在原来血压百分位数位置上相对不变的现象〔4〕。国外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儿童血压存在一定程度的轨迹现象,而且这种轨迹从婴幼儿开始,贯穿于儿童少年时期,一直延伸到成年时期。与国内多数学者的报道基本一致。如李凯等对197名7~14岁学龄儿童3年的纵向研究表明:SBP相关系数为0.30~0.57,DBP相关

6、系数为0.22~0.41,SBP的相关密切程度高于DBP,无论是SBP还是DBP均具有随年龄增长而相关系数增加的趋势,女孩血压的相关系数略高于男孩,且年龄越小、时间跨度间隔越大,血压的相关系数越小。Syme等〔5〕研究表明,6岁左右学龄儿童血压对其30岁时血压有阳性预测意义,而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血压可大致预测其50岁左右时的血压。因此,对儿童血压轨迹现象的研究,不仅可对成年后的血压水平进行预测,而且可借此进行高血压的早期预防。目前,儿童血压的轨迹现象的强度的计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相关系数法,即采用同一个体两次不同时间所测得的

7、血压值所计算的相关系数;二是百分位数法,当对某一儿童群体的血压值进行追踪观察时,对血压值处在某一百分位数以上的人群进行计数,以经过一定时间观察后,血压值仍处在这一百分位数以上人数占观察前这一水平上人数的百分率来表示。影响血压轨迹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在多次测量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较稳定的轨迹状态,且测量次数越多轨迹状态就越稳定〔6〕。总之,大量研究结果提示,儿童血压轨迹现象具有以下特点:(1)轨迹强度较成人相对较弱;(2)轨迹系数与追踪观察的时间长短有关,测量间隔时间越长,轨迹系数相对越小;(3)轨迹系数与初测年龄有关,初测年

8、龄越小,轨迹系数相对越小;(4)SBP的轨迹现象较DBP明显;(5)轨迹系数与初测血压值的大小有关,陈会波等〔7〕对942名6~7岁儿童进行了4年的追踪观察后发现:不论是SBP还是DBP,初测血压偏高组血压轨迹现象最明显,其次为血压正常组,血压偏低组最弱;(6)与新生儿出生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