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

儿童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

ID:25461297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儿童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1页
儿童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2页
儿童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3页
儿童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4页
儿童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儿童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证实:成人的原发性高血压源于儿童时期[1]。研究儿童血压的一些影响因素,对早期识别高血压易患者并进行干预,预防成人原发性高血压及其相关的疾病有一定的意义。鉴于此目的,本文收集了近年来的国内外有关儿童血压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1儿童血压有自然增长趋势1.1儿童血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儿童血压水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但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是相对一致的。研究资料显示[2]:不同国家和地区中男孩

2、、女孩血压平均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且增长幅度表现为收缩压(SBP)大于舒张压(DBP).freele等[5]研究表明,6岁左右学龄儿童血压对其30岁时血压有阳性预测意义,而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血压可大致预测其50岁左右时的血压。因此,对儿童血压轨迹现象的研究,不仅可对成年后的血压水平进行预测,而且可借此进行高血压的早期预防。目前,儿童血压的轨迹现象的强度的计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相关系数法,即采用同一个体两次不同时间所测得的血压值所计算的相关系数;二是百分位数法,当对某一儿童群体的血压值进行追踪观察时,对

3、血压值处在某一百分位数以上的人群进行计数,以经过一定时间观察后,血压值仍处在这一百分位数以上人数占观察前这一水平上人数的百分率来表示。影响血压轨迹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在多次测量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较稳定的轨迹状态,且测量次数越多轨迹状态就越稳定[6]。总之,大量研究结果提示,儿童血压轨迹现象具有以下特点:(1)轨迹强度较成人相对较弱;(2)轨迹系数与追踪观察的时间长短有关,测量间隔时间越长,轨迹系数相对越小;(3)轨迹系数与初测年龄有关,初测年龄越小,轨迹系数相对越小;(4)SBP的轨迹现象较DBP明显

4、;(5)轨迹系数与初测血压值的大小有关,陈会波等[7]对942名6~7岁儿童进行了4年的追踪观察后发现:不论是SBP还是DBP,初测血压偏高组血压轨迹现象最明显,其次为血压正常组,血压偏低组最弱;(6)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关,儿童的血压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2儿童血压的影响因素2.1遗传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对人类血压的影响目前已经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地接受,且多倾向于多基因遗传的观点。但是,国内外大量有关确定遗传因素对血压作用的研究资料中,显示出遗传度的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研究对象及分析方法的差异有

5、关,然而也不能排除其他因素(如环境因素)的影响。有研究显示[7],在同卵双生对家系的研究中认为:血缘关系为1的同卵双生对组内血压的相关系数并不为1,血缘系数为1/2的各种亲属之间血压的相关系数也不都是0.5。在对血压变异影响的估计中,环境组SBP、DBP分别为0.52、0.44;遗传组SBP、DBP分别占0.48、0.56;在高原环境下,儿童动脉血压在白天和夜晚均有所增加,夜晚的记录提示不论是SBP还是DBP均随海拔升高而上升。另外,儿童被动吸烟能使SBP值升高。这些均说明了环境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是非常重要

6、的。我国13个少数民族及当地汉族7~17岁的59390名健康儿童的血压调查结果显示:血压平均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以拉祜族、哈萨克族、蒙古族较高,以土家族、回族和维吾尔族较低;少数民族与当地汉族居民的血压水平普遍存在差异,不同地区同一少数民族居民之间也存在差异。这说明了遗传与环境因素同样都对儿童血压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高血压属多基因遗传,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2.2肥胖因素肥胖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经被各国学者普遍认同。同样,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也表明,肥胖是引起儿童血压升高及儿童高血压

7、病的危险因素。Moussa等[8]在对460名6~13岁的肥胖儿童进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显示:无论是SBP还是DBP,其平均水平在肥胖组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SBP130mmHg在肥胖组与对照组儿童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8.3%和0.7%,DBP90mmHg在两组间分别为0.7%和0%;而且,在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控制了年龄、性别、社会及行为因素的混杂影响后发现体重指数(BMI)与SBP及DBP之间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P0.01)。孙明等[9]的报道中也表明了体重及BMI与SBP和DBP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8、P0.01)。此外,马建新等[10]认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SBP、DBP、高血压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且随肥胖程度的加重高血压的患病率增高。儿童肥胖引起血压增高的机制主要倾向于下面两种观点[11,12]:(1)单纯肥胖儿童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从而引起细胞内浓度升高,进一步引起血压升高;(2)肥胖儿童血压升高与血脂代谢紊乱有关。肥胖儿童的血脂代谢紊乱可能最终表现为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