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相生”哲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虚实相生”哲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ID:10318768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6

“虚实相生”哲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_第1页
“虚实相生”哲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_第2页
资源描述:

《“虚实相生”哲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虚实相生”哲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摘要:园林是时空的艺术,造园处处涉及虚实。“虚”与“实”是中国古典造园理论中一对重要的理论范畴。实是指物镜的建造,而虚可指意境和情境的开拓。化虚为实,虚实相生,由触景生情到情景交融,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中国8/vie  关键词:虚实相生;古典园林;造园艺术  道家的虚实相生观促进了中国艺术境界的生成,也产生了中国美学独有的意境论。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2、。两者存在辩证关系。  在中国造园艺术中,虚实关系的处理到处可见。这是一种手法,所谓疏与密、藏与露、浅与深都是相互联系的。虚就是空,是空灵或者说是无;实就是实在、质实,就是有。造园讲究虚实结合,留出间空。下面将从园林的构成要素和造园手法方面来分别阐述虚实在造园中的运用。  1.园林构成要素的虚实相生  1.1建筑  古典园林中建筑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诠释着“虚与实”的妙处。以建筑来看,实可以指建筑本身的形体,而它所构成的空间,则为虚。老子曾说:“凿户书墉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对于内部空间以开放为主的私家园林来说,其中的

3、建筑物更是强调空灵、通透。“虽数间小筑,必使门窗轩豁,曲折得宜。”(钱泳《履园丛话》)对于古典园林建筑物来说,往往以粉墙为实,廊或其它透空的部分如门窗、孑L洞等为虚。而漏窗、隔扇等则属于半虚半实的要素,往往起到调和与过渡的作用。古典园林建筑的里面处理常常使用虚、实及半虚半实这三种要素的巧妙组合形成虚实相生、妙趣无穷的效果。如无锡寄畅园东部的廊院,(图1)清响小院以粉墙所围合是实,上开圆形月洞门及棱形门与外相通为虚,西靠三面临水的知鱼槛,以虚为主,而郁盘廊由粉墙构成,上有漏窗,是实中有虚的范例。  1.2叠石  古典园林中的

4、叠石同样体现虚实结合,园中掇山讲究“片山多致,寸石生情”。中国欣赏太湖石瘦、绉、漏、透的特点,它的千窍百孑L打破了石头的顽笨。假山的堆叠切忌布置迫塞,“宜上大下小,似有飞舞势”玲珑动感才具有生意。密集的山石可以给人千岩万壑和咫尺山林的感觉,但处处都是山石林立会让人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如狮子林的山石分布就有明显的留白,疏密对比强烈,密的地方让人如置身茂密的山林,疏的就如同数峰兀立。(图2)假山的放置也要和周围建筑保持适当的距离,留下空白,否则影响石的观赏和审美效果,给人以拥塞的感觉。  1.3理水  理水的虚实处理主要体现在

5、水面集中与分散的关系中,力图体现所谓的“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种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和实中见虚的表现手法。明末清初的著名造园家张南垣通过江南真山真水所得到的启示,“师法造化”而获致其自然神韵,尽收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奠定其一代掇山大师的地位。古典园林的理水,是对自然山水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古典园林中的各种水景形态,并不刻意追求水体的绝对体量接近真实自然存在的大小状态,而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如何表现各种水体的艺术特征和内在精神上。(图3)这是“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的艺术表现手法。  2.造园手法中的虚实相生  

6、中国造园手法中有夹景和框景,这两种景观处理手法同样体现了虚实相生的哲学思想。在人的视野中,两侧夹峙而中间观景为夹景,四方围框而中间观景则为框景,这是人们为组织视景线和局部定点定位观景的具体手法。类似照相取景一样,往往达到了增加景深、突出对景的奇异效果,夹景多利用植物树干、断崖、墙垣、建筑等形成;框景多利用建筑的门窗、柱间、假山洞口等。选择特定角度,濒取最佳景观。夹景和框景都是利用“无”而实现“有”,利用“虚”而看到“实”。  3.结语  有了虚,才能显出实的自然生趣,有了实,才能体现虚的空灵有致,这便是“虚实相生”的道理。

7、虚实是相辅相成的,处理得当,便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如果处处实,则僵硬,处处虚则形神俱散,只有虚实相生才气韵生动。充分掌握、利用好虚实处理手法,将有助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创作和审美水平的提高。  (责任编辑禾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