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学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总结分析

陆学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总结分析

ID:10357301

大小:6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6

陆学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总结分析_第1页
陆学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总结分析_第2页
陆学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总结分析_第3页
陆学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总结分析_第4页
陆学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总结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陆学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总结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陆学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总结分析  所谓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研究过程中用于发现新事物、新现象并提出新观点、新看法、新理论,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手段和工具,因此是运用智慧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些技巧和策略。凡是成名的学者必有一些独特的研究方法让人们思考和借鉴。  陆学艺在其一生提出的一些相当有影响的观点和论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采用的一些有效的特定研究方法,对这些方法进行适当的总结和分析,对后辈学人会有许多助益和借鉴。  本文将方法论纳入到研究方法的讨论中,也就是说,从广义上总结和分析陆学艺的研究方法。  一、选题比找对象重要  在去世前的201213月15日,陆学艺受邀

2、到广州市委党校讲课,在与该校老师交流研究心得时说道:选题比找对象重要.这是他对其研究方法的深刻总结。研究选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成果的水平,甚至决定了一个研究者的发展前途。他认为,一个研究者不仅要选好某个具体课题的主题,更要选对一生的研究主题。那么,什么样的选题才是好的、才是重要的呢?他认为,选题必须关注当前国家重大问题和挑战、以及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和需求的现象,而不是那些无关痛痒、尽做研究消遣或好玩的事情。他曾多次列举某重要刊物发表一篇探讨一个村民进城找不到厕所而落下不良反应的文章,认为这仅仅是个例,不具有普遍性,一本重量级社会学刊物竟然发表这样的文章,不仅

3、浪费学术资源,而且会在学术界起到很坏的示范效用,不利于中国社会学发展,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怎样判定和选对选题,不是一个简单易行的事情,需要具备许多条件。在陆学艺看来,这些条件至少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意识;对国家形势走向和政策的把握:古今中外的比较视野;对基层的了解和把握;理论修养等等。社会责任感和意识非常重要。在陆学艺看来,当代的中国学者必须要有社会担当和责任,要有济世救民、强国富民的胸怀,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发表几篇文章、出版几部专着。这一学术态度基本上承接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只有时时刻刻想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才会去选择利国利民、达济天下的课题。他不仅是

4、这样想的,而且也以行动诠释了这一态度和精神。早在中学时代,他曾立志当个农业经济学家,以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当时他就看到,中国那么多农民长年辛劳,依然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在大学时代,他先是学理科,后来转向哲学,但他关注的仍然是农村和农业问题,尤其是所谓的三年自然灾荒问题,他曾就此利用假期深入安徽调查,发现问题的症结不是天灾而是政策失误。在攻读中国哲学硕士以及后来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以来,他也没有放弃对农村、农业的研究,特别是利用在河南五七干校劳动和在北京大兴搞四清工作的机会,更是深入观察、调查和研究农业问题。左右他行动的就是他的一种社会担当,即想解决中国人

5、的吃饭问题。他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不解决三农问题,中国难以富强,更难以复兴。有了这样的社会责任以及前期的农村生活和调研,在上世纪70年代末农村改革刚刚萌动时,他就敏感地认识到,该到了为农业发展做点事的时候了,于是,他多次深入到甘肃、河南、安徽等地农村进行调查,以有力的证据证明包产到户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高层对农民自发的包产到户的疑虑和犹豫。由此也奠定了他在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上的地位[1](PP.5-8).  他总能在关键时刻发出有说服力、有影响的声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改革风生水起,农业大丰收,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在短短的三年内得到解决,国家将改革重

6、点转向城镇。正是在农村形势大好、城镇改革艰难启动和推进之时,陆学艺却基于自己对农村的调查和宏观形势的分析,在许多支持改革者看来很不协调地指出,中国农业将陷入徘徊期。他的判断相关文章经历多方努力才得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内部刊物上发表,其观点很快得到最高决策者的关注,有力地扭转和矫正了一些农业和农村政策的偏差。他不仅在三农问题上一直将自己的研究选题紧跟国家的发展形势,而且在其他领域,也是将自己的研究置于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比如对住房体制、社会分层和流动、社会结构、社会建设等研究。虽然他对住房体制改革的研究诱发于一次与高层的偶然对话,但是他认为,住房问题事关国

7、家安稳,农民有一亩三分地,城市居民有一间房子,社会就会稳定,有恒产就会有恒心.他说,在住房改革之前,一个单位令领导最头疼的事有两件,一件是人事安排,另一件则是分房,当然前者也与后者直接有关[2](PP.298-309)。在人生最后的10年,他致力于社会建设研究,其理由是中国再也不能以经济这条腿长、社会这条腿短的不均衡方式保持长期的稳定和发展,社会建设能解决这个不均衡问题。总而言之,他的学术抱负就是富民强国,在他看来,学术的价值在于是否利国利民,而不在于你做的是哪门子学问。  由此可见,他认为,社会科学研究选题与国家形势和政策密切关联,并多次指出,在中国做社会学研

8、究,不了解国情特别是宏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