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质粒转染研究论文

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质粒转染研究论文

ID:10371931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质粒转染研究论文_第1页
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质粒转染研究论文_第2页
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质粒转染研究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质粒转染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质粒转染研究论文【摘要】目的:研究壳聚糖纳米颗粒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的转染能力。方法:用亚硝酸钠降解壳聚糖的方法制得低分子质量壳聚糖,用zeta电位仪测定粒径、多分散度、zeta电位,并使用乌式黏度计法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通过静电吸附复合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IRESeGFP(报告基因),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载体与DNA结合能力;用体外和体内基因转染实验,评价纳米颗粒的转染能力。结果:制得的壳聚糖粒径200600nm,多分散度最好的达到0.005,zeta电位0.89mV,相对分子质量7.7

2、×107,粒径250nm。体外对3T3细胞的转染实验显示,该壳聚糖具有一定的转染效率;体内对Balbc57/BL6小鼠的股四头肌肌肉的转染实验显示.freelolecularolecularentsCorporation公司提供的90PlusParticleSizeAnalyzer。1.2方法1.2.1NaNO2法降解壳聚糖称取2.5g壳聚糖,慢慢加入到250ml0.5%乙酸溶液中,保持室温搅拌,壳聚糖被浸润成棉絮状。称取75mgNaNO2,加入到壳聚糖溶液中,不断搅拌,溶液黏度明显下降。分别在30、60、90、12

3、0min后,取出50ml溶液,分别标记为A、B、C、D。使用zeta电位仪测定A、B、C、D4份样品的颗粒大小和zeta电位值,再使用乌式黏度计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以备后用。1.2.2细胞水平转染实验使用壳聚糖,对细胞汇合度约70%的3T3细胞进行转染实验,同时制备脂质体/DNA复合物作为阳性对照,裸质粒DNA作为阴性对照,共同培养36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定量检测转染效率。1.2.3动物体内转染实验取Balbc57/BL6小鼠24只,分为6组,每组4只,每组中1只为空白对照组,另外3只为实验组,

4、由10μgGFP质粒(1μg·μl-1)、30μlPBS和20μg壳聚糖(1μg·μl-1)配成的复合物共60μl,孵育30min,用注射器注入小鼠股四头肌肉中,对照组注射10μgGFP质粒和20μlPBS的混合物,分别于注射1、2、3、4、5、6d后,对6组小鼠进行解剖,取大腿股四头肌注射部位进行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表达强度。2结果2.1NaNO2法降解壳聚糖4种壳聚糖物理特征见表1。表14种壳聚糖物理特征由表1可知,A壳聚糖平均粒径较小,通过细胞膜的通透性较好,分布比较集中,zeta电位也为正值,有利

5、于与带负电荷的质粒结合,B、C壳聚糖粒径较大,且zeta电位为负,D壳聚糖虽然粒径小于A,但是多分散度差,即其中包含的有效小粒径比较少,因此,也不利于对于细胞的转染。后续的细胞转染结果也显示壳聚糖A的转染效率最好。对原料壳聚糖和A壳聚糖使用乌式黏度计法7测定其黏度,根据公式η=κ(MV)α,κ=6.589×10-3,α=0.88,计算得到原料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46×107,降解30min后的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7.7×107,说明降解是有效的。2.2细胞水平转染实验取降解时间为30min的壳聚糖,按质粒与壳聚糖质量

6、比为1∶2、1∶3、1∶4、1∶5复合后对3T3细胞进行转染,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发现,在两者质量比为1∶3时,转染效率最高。所以,按照最优比例1∶3,分别选用A、B、C、D壳聚糖进行转染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A壳聚糖转染效率最高。虽然它们的转染效率都低于阳性对照(脂质体)介导的转染,但是壳聚糖几乎无细胞毒性,这一点大大优于脂质体。因此,决定使用A壳聚糖,以质粒与壳聚糖质量比为1∶3的比例制备复合物,进行以下体内水平转染实验。2.3动物水平转染实验分别在第1、2、3、4、5、6天对小鼠肌肉冰冻切片进行荧光观察。结果显

7、示,只有在转染后第4天观察到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强度中等,而对照组则无明显的绿色荧光表达,同时发现第4天时,有的小鼠肌肉注射处有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处绿色荧光特别强烈。图1流式细胞仪测得质粒与壳聚糖不同质量比的转染率3讨论本实验中,通过降解高分子质量壳聚糖,制备获得了一系列适用于转染的粒径大小8在200nm到500nm之间的壳聚糖。在细胞转染中,壳聚糖对3T3细胞具有一定的转染效率,尽管低于脂质体,但是由于其为天然产物,对细胞毒性低9,因此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在动物水平,壳聚糖/质粒复合物体现出好于细胞水平的转染效率

8、。这可能是由于:在细胞转染阶段,壳聚糖颗粒小,便于细胞对质粒/壳聚糖复合物的吞噬,以及该复合物易于从细胞溶酶体中逃逸10,从而有利于质粒表达。在体内转染中,存在一个复合物如何不被细胞间质和体液代谢掉的问题,与肿瘤治疗中EPR效应相仿(即肿瘤组织所特有的高渗透性和高保留性),颗粒较大的高分子质量壳聚糖比较容易积聚在注射部位,从而实现对注射部位肌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