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论学校的道德要求与社会不道德现象之间的冲突

试谈论学校的道德要求与社会不道德现象之间的冲突

ID:10379698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试谈论学校的道德要求与社会不道德现象之间的冲突_第1页
试谈论学校的道德要求与社会不道德现象之间的冲突_第2页
试谈论学校的道德要求与社会不道德现象之间的冲突_第3页
试谈论学校的道德要求与社会不道德现象之间的冲突_第4页
试谈论学校的道德要求与社会不道德现象之间的冲突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谈论学校的道德要求与社会不道德现象之间的冲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谈论学校的道德要求与社会不道德现象之间的冲突论学校的道德要求与社会不道德现象之间的冲突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论学校的道德要求与社会不道德现象之间的冲突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道德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曲主流价值观。他们以公权力私用达到的强度和效度作为善恶标准,而不是以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作为约束自己言行的准绳,且心安理得。二是“富有驱逐道德”——富人以财富自居,傲视天下,以为自己有了“万贯家财”,就高人一等,无视社会道德要求,藐视甚至作践他人,横行霸道。类似于“罚吧,我有的是钱”“我有的是钱,我就打死你”…摘要:学校不断地

2、向受教育者提出道德要求,教他们做道德的人。然而社会中层出不穷的不道德现象已成为学生的“论学校的道德要求与社会不道德现象之间的冲突由优秀站.zbjy.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不道德遭遇”,使他们道德认知混乱,价值观在根子上被扭曲,并不知不觉地模仿不道德行为;不道德现象还冲击着学校的道德教育价值基础,损伤道德教育的权威和公信力。要扭转这种局面,只有用道德的方式才能培养真正道德的国民。  关键词:道德要求;不道德现象;学校德育体系  2095-1183(2013)10-0013-04  学校从来没有放弃道德教育的责任和努力,但教育者也明显感觉到现时期道

3、德教育的难度越来越大,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其中的重要理由是社会道德环境恶化,学校道德要求与社会不道德现象产生激烈冲突,学校的道德教育得不到社会道德的环境支持。不道德社会中的道德教育何其艰难!  一、学校教育的道德性质  学校的道德性本质具有不言自明的道德要求。赫尔巴特说道德教育是学校的最高目的,乌申斯基说道德的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而杜威指出学校处处都具有道德教育的作用。这些深刻的思想都表明学校自身具有不言自明的道德示范作用,它对受教育者的道德要求是通过自在的暗示传递出来的。但更多的道德要求是通过教育者实施的道德教育活动明确提出来的。学校明确

4、提出道德要求一般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学校的规章制度,如学生守则、班纪班规等以明文规定,作为学生言行举止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引导;第二种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或其中的道德信息,而对所有学生明确提出的道德要求;第三种是教师与学生的个别交往中对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学校的道德要求多种多样,有要求自律的,有处理人际关系的,也有关于社会和国家的道德规范,如爱国、诚实、尊敬师长、友善、守时、勤奋、乐于助人、不偷盗,等等,不同学段还有不同的道德要求。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对学生提出多少道德要求,我们都可以十分肯定地说,学校道德

5、要求的价值指向是“善”,教育者的教育动机和所想达到的教育目标是道德的、善的,教育者所实施的教育行为绝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是为推动受教育者的发展,为了他们更好地生活。学校的一切道德努力就是让受教育者做一个有道德的、遵纪守法的社会人,要求他们做一个校内外道德人格一致的人。  如果社会中人们的道德行为都如道德要求的那样,则道德教育的正面效应会非常明显,儿童的道德成长也会非常顺利。然而现实并非如此,今日社会中的不道德现象、反道德现象与学校的道德要求形成强烈的反差,给儿童道德成长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二、社会不道德现象的典型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逐

6、渐出现了以放肆性的我行我素为痛快的现象,甚至有人以反道德、反传统、反主流为英雄,认为这是有能力的表现,还有相当多的人对此附和、崇拜。有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利益”,即使明知不合理,却不惜与人为恶,与社会为敌。社会中不道德行为比比皆是,人们自然也就有了社会道德严重滑坡的深切感受。人性的恶近些年毫不遮掩、毫不收敛、也毫不知耻地在社会中上演。不道德现象直接或间接地消蚀着社会的基本道德共识和主流价值观,否定着学校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影响,它们已经成为儿童道德成长的灾难。  (一)三种典型的不道德现象  不道德现象很多,以下三种特别突出[1]。一是“强权取

7、代道德”——相当多的公权力拥有者将权力作为私人财产,用手中权力肆无忌惮地损害他人利益以满足个人的欲壑,却置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于不顾,甚至还依靠权力(如操控舆论、愚弄百姓)践踏法律,扭曲主流价值观。他们以公权力私用达到的强度和效度作为善恶标准,而不是以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作为约束自己言行的准绳,且心安理得。二是“富有驱逐道德”——富人以财富自居,傲视天下,以为自己有了“万贯家财”,就高人一等,无视社会道德要求,藐视甚至作践他人,横行霸道。类似于“罚吧,我有的是钱”“我有的是钱,我就打死你”……就是这种心态的真实表露。对于这类人来说,“金钱万能”,

8、“为富就可以不仁”。三是“自私漠视道德”——在突出个人利益的市场经济时期,有人为了达到自己无止境的欲望满足之目的,罔顾社会正义,泯灭个人良心,利用一切手段,严重损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