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七上看戏学案(一)

鲁教版语文七上看戏学案(一)

ID:10436818

大小:6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鲁教版语文七上看戏学案(一)_第1页
鲁教版语文七上看戏学案(一)_第2页
鲁教版语文七上看戏学案(一)_第3页
资源描述:

《鲁教版语文七上看戏学案(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陵县义渡中学导学案年级______学科__________主备人_________日期_________课堂流程:课题__________课型_______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2、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流畅自然的特点。4、了解本文词语使用的准确性。5. 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 6、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的真挚

2、而深厚的感情。【学习过程】 一. 背景介绍: (一)作者介绍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qiān)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

3、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二)关于社戏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三)、关于课文有关内容 本文的删节部分,是写看社戏之前,在北京戏园里看京戏的情景,意在用看京戏的令人生厌反衬

4、社戏的令人神往。欲扬先抑,增强小说的表现力。比如:戏院里的场面是那样的嘈杂、混乱、龌龊,这恰好与看社戏时和谐、清新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我”在戏院里向坐在近旁的胖绅士请教,对方“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态度是那样的冷漠、傲慢,这恰好又与看社戏时小朋友们的互相友爱形成鲜明的对照。如果作些引申,似乎还可以认为:看京戏和看社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京城生活和江南水乡生活的不同,显然,作者的感情是倾向于后者的。 二.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 初读课文,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及中心。 2. 感知交流 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情节;(想想你最感兴趣的情

5、节) 说说你最喜欢的人物;  (想想你最喜欢的人物) 3. 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全文结构 (一)(1——3)随母归省平桥村。 1. 2. 3.(二)(4——30)看社戏的情景。 1.2. 3. 4(三)(31——40)看戏后的情景。 三. 掌握本课字词       课后反思:四. 课文赏析: 1. 探讨 1、 为什么作者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 《社戏》中写到了童年的伙伴,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文中提到的乡亲对“我”又是怎样?  3. 本文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有何作用? 五. 探究·练习 1. 

6、为什么在“我”的感觉里,那夜看到的戏是平生最好的戏,那夜吃到的豆是平生最好的豆?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2. 说说下面几句话表现了平桥村怎样的民风。你能用几句话写出你家乡的好民风吗? A. 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 B. 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地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家的罢,我们家的大得多呢。” C.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3. 课文关于月下出航、船头看戏、月夜归航的景物都写得充满了诗情画意。你有没有过“人在图画中”的经历?描绘给大家听听。 4. 阅读下

7、面一段话,找出其中表示转折的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转折对于表现“我”对那夜看到的戏的喜好有什么作用? 当堂测评: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随着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不断提档升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日益成为现代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自身道德体系的关键时期,利用小学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小学生个人思想品格的形成与塑造。在小学课堂教学体系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知识与德育教育资源,如何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是现代德育教学探索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营造

8、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小学教育阶段,课堂是培养和激发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打造新型民主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在课堂以及生活中权利义务,强化提升个人道德意识,构建自身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