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玉润对《诗》文学性的体认论文

论方玉润对《诗》文学性的体认论文

ID:10463948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论方玉润对《诗》文学性的体认论文_第1页
论方玉润对《诗》文学性的体认论文_第2页
论方玉润对《诗》文学性的体认论文_第3页
论方玉润对《诗》文学性的体认论文_第4页
论方玉润对《诗》文学性的体认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方玉润对《诗》文学性的体认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方玉润对《诗》文学性的体认论文..摘要清人方玉润以多维的文学视角关照《诗》,立足诗歌本身,考察了《诗》的篇章结构,创作中的炼字炼句;并从接受学角度探索了《诗》的文学影响问题,得出诸多新论,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关键词方玉润《诗经原始》文学研究若论有清一代中能别树一帜的《诗》家,则少不了方玉润《诗经原始》的一席之地。与陈启源、马瑞辰和陈奂等推崇汉学,治《诗》谨严慎密..,引据赅博相异,方玉润的治《诗》方法承姚际恒而下,却不乏创见,尤其于诗旨阐发上屡有新解,诚如梁启超所言:“《诗经原始》……训诂名物方面殊多疏舛

2、,但论诗旨,却有独到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十四》)可谓公允。对于方玉润《诗经原始》一书的独特之处,前人已有一定论述。1947年马子华的《由诗经整理论诗经原始》,1981年赵制阳的《方玉润诗经原始评介》,1987年李先耕的《谈方玉润的诗经研究》,1988年吴培德的《方玉润的诗经研究诗经原始读后》,1995年赵庆详《方玉润诗经原始简述》,1995年张启成《评方玉润的诗经原始》及1997年边家珍《论方玉润诗经原始的政治教化思想》等文章,均对《诗经原始》中的思想内容、评《诗》特点、对待先儒治《诗》态度、编写体

3、例以及是书的缺点作过分析,着力点仍在于探讨方玉润摆脱传统束缚,注重诗篇文学艺术特征之整体研究这一特点,缺少对《诗经原始》解《诗》的艺术手法做微观分析,且较为零散。本文拟以《诗经原始》为考察对象,审视方玉润从文章学角度的篇章结构、炼字炼句,及接受学角度探索《诗》的文学影响问题的治《诗》特点。一、《诗》的文章学考察方玉润对先前学者治《诗》之法,无论是汉儒的考据,还是宋儒的理学,都颇有微辞。他批评汉、宋的经师们:“说《诗》诸儒,非考据即讲学两家。而两家性情与《诗》绝不相近,故往往穿凿附会,胶柱鼓瑟,不失之固,即失之

4、妄,又安能望其能得诗人言外意哉?”因此,他对于能够超脱门户之见,博采众家的姚际恒颇为赞赏,称《诗经通论》对《诗》旨“颇有领悟”。但惋惜其“剖抉未精,立论未允,识微力浅,义少辩多,亦不足以针育而起废。”方氏在点出前人的不足之后,随即提出自己的解《诗》主张。他认为:“读书贵有特识,说《诗》务持正论,然非荟萃诸家,辨其得失,不足以折衷一是。”具体而言就是:“反复涵泳,参与其间,务求得在古人作诗本意而止,不顾《序》,不顾《传》,不顾《论》,唯其是者从而非者正,名之曰《原始》,盖欲原诗人始意也。”于此,方玉润认为解《诗

5、》不仅要超脱门户,而且要深入诗作本身,反复涵泳,以达诗之本意。这样的例子在《诗经原始》中比比皆是,如《周南·芣苢》一篇,毛《序》认为:“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诗集传》延续了毛《序》旧说。方氏则从文学维度进行了精彩的阐释,他说:“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

6、犹有此遗风云。”这种更带文学性特征的解《诗》方式,于汉宋诸家之外,又别开生面,颇为后世学者所接受,程俊英先生解此诗时,就基本延续了方氏的说法,前人对此特征已多有论及,此不赘述。二、《诗》篇章构成的多层次分析(一)对《诗》单篇诗作局部构成关系的解析《鄘风·君子偕老》篇中“君子偕老”一句,因为与后文似乎文义有所断裂,前人多觉得过于突兀。方玉润却不以为然,认为“君子偕老”一句正是题眼所在。他说:“愚谓此诗的刺宣姜无疑,但读首一句即知其为宣姜,不可移刺他人。诗篇极力摹写服饰之盛,而发端一语忽提‘君子偕老’,几与下文词

7、义不相连属。诸儒虽多方为之解说,终觉勉强难安,非的然不易理也。岂知全诗题眼即在此句,贞淫褒贬,悉具其中,何也?夫人者,与‘君子偕老’之人也。与‘君子偕老’,则当与君子同德;与君子同德,乃可与君子同服天子命服,以为一国母仪。今宣姜之於君子也何如乎?其始也,为伋子妻;其继也,为宣公妾;及其终也,又为公子顽配。则其所与为偕老之人尚不知谁属,其不淑也亦甚矣。又将如此法服何哉”,方氏综观全篇,以文学的角度分析诗作所采用的欲扬先抑的手法。《小雅·常棣》篇中“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一句,朱子以为反言,姚氏

8、以为追思。方玉润经过比较,认为:“然追思较反言有意,读之令人酸鼻,是周公当日情景,故从之。须看全诗作法。首章虚冒,次章双题,三四章以良朋陪,后二章以妻子陪,此章是一转笔作中间枢纽。六章乃甚言兄弟之乐,以起末二章耳,此八段古文作法也。”体味诗歌的情感发展态势,品味出此句在诗中所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方氏之前的学者也曾对《诗》进行过文学分析,然其着眼点大多在于对其中存在的赋比兴手法的考察,而方玉润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