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嘉谷教育思想发微论文

袁嘉谷教育思想发微论文

ID:10479448

大小:6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6

袁嘉谷教育思想发微论文_第1页
袁嘉谷教育思想发微论文_第2页
袁嘉谷教育思想发微论文_第3页
袁嘉谷教育思想发微论文_第4页
袁嘉谷教育思想发微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袁嘉谷教育思想发微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袁嘉谷教育思想发微论文论文关键词教育思想体系教育宗旨培养目标德育尊师教育救国文化兴滇论文摘要晚清经济科“特元”的袁嘉谷后半生献身云南教育事业。通过实践,他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那就是:以救论文关键词教育思想体系教育宗旨培养目标德育尊师教育救国文化兴滇论文摘要晚清经济科“特元”的袁嘉谷后半生献身云南教育事业。通过实践,他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那就是:以救国为教育的根本宗旨;以为政治服务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以德育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以尊师为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以讲求学习方法为教育成功的途径。先生一生,著作颇为宏富,仅在

2、省图书馆的存书,就有四十八种约四百卷之巨。其于经史子集、考据辞章、诗律义理、无所不研,无所不成。惜乎这样一个博大恢宏的思想库,至今仍未得到应有的开发与应用。笔者忝列后学,又是同乡,成此拙文,期为引玉之砖,引起对先生思想研究的重视。先生思想库中最为瑰丽的篇章,除经经纬史之外,当数其教育思想。他以自己独特的眼光,环视近代之中国,找到了自己救国的道路,并按自己的思维,诠释了自己的救国理念,形成了自己教育思想的体系。而且这个思想体系经历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至今读来,仍觉鲜活,与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也有诸多共通融合之处。笔者愿与同仁共讨

3、先生思想的精妙。一、教育的根本宗旨在救国先生淡出宦海之后,一再谢绝各方面入仕之邀,弃政从教,献身云南教育,为培养地方人才作出了贡献。他为什么要弃政从教?究其原因,首先是出于他强烈的爱国之心、忧国之思和报国之志。其次是他前大半生经历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演化交织融汇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生活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二三十年里,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剧烈震荡:甲午战争、瓜分狂潮、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辛亥革命、列强疯狂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壮大……等等

4、。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说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在这时期中国社会的矛盾斗争十分复杂、尖锐、剧烈,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历史正处在一个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里,已经经历了鸦片战争以来半个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潮流冲击的中国人民,终于认清了近代化是大势所趋,开始了为中国近代化而奋斗的艰难历程。但是,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却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独立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独立化已成为中国近代化首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当时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各

5、阶层曾为此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卓绝的斗争,可惜都失败了。生活在这一剧变漩涡里的先生虽然耳濡目染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还不可能完全看清这一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意识不到这一切社会变革正是中国近代化进程所必经的产前阵痛。不过,他“睹中国历史之真”,并因此看清了列强的侵略完全是“处心积虑久矣”,感受到了“外患之来,迫在眉睫”(《袁嘉谷年谱》)。在民族危机如此严重的形势下,先生“环顾国人”,却依然是“纷纷然、沓沓然”,既不问“国势之如何振兴”,也不问“人才之如何培养”,更“不闻如勾践卧薪、夷吾内政、贞观雪耻、

6、永乐航洋”这等激荡人心、振奋国威的壮举和能人出现。相反,他看到的却是“濠镜通商,香港弃地,台湾奇耻,辽沈钜伤”(《讲易管窥》),以及“我国人民知识犹浅,不暇自顾,徒以大国自豪”(《年谱》)的愚昧与浅薄。这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于是乎发出了“羲、农、轩、颉之孙,竞至于斯”的浩叹。在如此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思和爱国爱乡之情的激发下,他觉悟到了一个真理,即“人知爱国爱家,必以学问、经验立其根本”。只有教育人民,提高其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知识犹浅、不暇自顾”和“纷纷然、沓沓然”的浑噩状态。在这一认识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自己改革现状、

7、振兴国势的主张:“夫一国之兴衰,系于人才之消长;人才之消长,系于教术之明晦”,决心以“衰龄讲学,厚期后起”,让他们都成为象勾践、管仲、李世民、郑和那样雄才大略、立志高远的治国人才来振兴国运,救民众于水火,免生灵于涂炭。并表示自己愿意为此而尽绵薄之力,只要能使学生“获一益于学,获一益于国”,他都愿意“执小旗,率众前躯,指一学径,急起直追”(均见《讲易管窥》序),甚至还豪迈地说:“然一息尚存……吾老当益壮耳(《年谱》)。这些话,既表达了一个爱国者对中国之教育事业寄予的厚望,也表达了一个教育家对后学的深情。于是,“教育救国,文化

8、兴滇”的思想便这样形成了。这是他用“以报中国”的“光大之作”,是他对“以兴将来之滇”的杰出贡献。在他看来,救国兴滇,舍教育别无他途。近代中国的历史已经证明,不抓教育的结果必然是“国将危而学犹晦,材难笃而效可知”。倘如是,则国运将不堪设想。客观地说,先生教育主张的形成,是必然的,也是进步的。他还以余年去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