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正名思想发微-论文.pdf

章太炎正名思想发微-论文.pdf

ID:58131081

大小:679.69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24

章太炎正名思想发微-论文.pdf_第1页
章太炎正名思想发微-论文.pdf_第2页
章太炎正名思想发微-论文.pdf_第3页
章太炎正名思想发微-论文.pdf_第4页
章太炎正名思想发微-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章太炎正名思想发微-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主题研讨清末民初中国的学术和思想之二:章太炎研究专辑杭持州师范大学莲学报一社稚会科稚学版一■囡章太炎正名思想发微吴晓番(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摘要:章太炎是乾嘉汉学的殿军。乾嘉学者以“字”训“名”,将正名问题视为语言文字的训诂考据。章太炎承继乾嘉汉学的“正名”思想,并对其作系统地综合。他的正名思想一方面肯定了语言与实在的关联性,承认语言建构实在的积极作用,但反对以名为实,表现出唯名论的理论立场;另一方面他敏感地觉察出了语言所带来的思想魅惑,肯定辨析名相对于澄清思想的作用。章氏正名论内含的哲学洞见对现代中国哲学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2、:章太炎;正名;唯名论孑芋喜Ln若口_中图分类号:B25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2338(2014)05—0028—09DOI:10.3969/j.issn.1674—2338.2014.05.OO4普}呈章太炎是乾嘉汉学的后劲,同时又是现代中的著作太过注重章太炎的政治思想、“依自不依石zj国思想兴起的推动者,毫无疑问,他是中国现代他”的哲学和反现代性的维度,对这个问题直接学术思想史的核心人物。本文从章太炎的“正不谈。前三者的分析角度各异,各有启发,但是名”思想出发,主要描述章太炎之前的乾嘉汉学都存在两个类似的问题,一是认为章太炎对于名以及之后

3、的学者对于这个问题的交相呼应,勾勒实关系的讨论主要来自子学、佛学和西学,实际中国现代思想研究中一直被忽视的一个面向。上,这个论题与乾嘉汉学“正名论”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对于章氏所持的“排遣名相终”的思想有悖实在论而予以否定。章太炎是传统意义上的语言学家,也是现代章太炎《蓟汉微言》中说:“遭世衰微,不忘经意义上的哲学家。他对于语言问题的思考反映国,寻求政术,历览前史,独于苟卿、韩非所说,谓了其思想的深度,也是对于其所继承的乾嘉汉学不可易;自余闳眇之旨,未暇深察;继阅佛藏,涉思想的哲学阐发。现有的较为突出的章太炎研猎《华严》《法华》《涅檠》诸经,义解渐深,卒未窥究

4、著作中,姜义华、王、7凡森和冯契都提及章太炎其究竟。及囚系上海,三岁不觌,专修慈氏、世亲关于语言问题的思考:姜义华主要是从语言学和之书,此一术也。以分析名相始,以排遣名相终,认识论的角度来分析[1](P.365),王’『凡森简要地从从入之途,与平生朴学相似,易于契机。解此以综核名实的角度来分析[2],冯契则从逻辑学的角还,乃达大乘深趣。私谓释迦玄言,出过晚周诸度来分析[3]。除此以外,李泽厚[4]、汪晖[5]等人子不可计数,程、朱以下,尤不足论。”[6]从章氏自收稿日期:2014—06—28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乾嘉汉学的哲学思想研究”(14

5、CZX020)、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乾嘉学派的道德哲学研究”(12ZXCO11)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吴晓番(198O一),男,安徽望江人,哲学博士,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伦理学研究。述而言,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在“苏报案”发生些基本观念如心体、性体、天理、仁义、忠信等等前,章氏对佛学尚未有专精研究;他对于佛学的都视为唯名论的③,这是对儒学重建工作最为关深究在入狱以后。他对于佛学的研究也是有选键的哲学挑战。从哲学上来看,乾嘉汉学的理学择的吸取,佛学中禅宗以外,法相、华严最为可批判,特别是戴震对于“天理”实体化的批判带来用。因为

6、“这华严宗所说,要在普渡众生,颈目脑的理论后果,动摇了理学理论体系的关键点,也髓,都可以施舍与人,而道德上最为有益;这法相就是后来接续理学的现代新儒家所致力于解释宗所说,就是万法惟心,一切有形的色相,无形的的共相与殊相问题。冯友兰很敏锐地注意到这法尘,总是幻见幻想,并非实在真有。⋯⋯要有个问题对于儒家理论的重要性,他用新实在主义这种信仰,才能勇猛无畏,众志成城,方可干得事解释朱熹的天理,区别真际与实际,其意在于给来”。[6]第二,章氏自述中特别值得注意却往往予儒家天理观以实存之意义,“中国的旧日底理被忽略的一句话,说明了其为何选择重视佛教中学,亦是纯客观论”[

7、11]。“新理学”的“理”之客的法相唯识学。章太炎说慈氏、世亲之书,“以分观性是真际之客观,而非旧理学说理解的实际之析名相始,以排遣名相终,从入之途,与平生朴学客观。冯友兰的“新理学”虽也是以分析名相为相似,易于契机”。可见,在亲近佛教之前所重视基础的,但他又承认“理”并视为实存,实际上与的乾嘉朴学训练是章氏最终重视玄理的重要驱朱熹一样,有将理“实体化”的倾向:正是在这一动,也是章氏亲近西方哲学和逻辑学的重要驱点上,冯友兰与主张名相分析的章太炎思想开始动。章氏说:“仆所以独尊法相者,则自有说。盖分歧。近代学术,渐趋实事求是之途,自汉学诸公分条现有的现代新儒家著

8、作中,贺麟对章太炎的析理,远非明儒所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