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闿运教育观简论

王闿运教育观简论

ID:10480893

大小:6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6

王闿运教育观简论  _第1页
王闿运教育观简论  _第2页
王闿运教育观简论  _第3页
王闿运教育观简论  _第4页
王闿运教育观简论  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闿运教育观简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王闿运教育观简论[摘要]王闿运为晚清书院教育倾注了半生心血,做出了历史贡献,其教育思想对近代川湘两省的学风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培育了一批英才。王闿运“老而劬学”的为学观、“有教无类”的施教观、“通经致用”的人才观彰显出其独特的教育观。  [关键词]王闿运;教育观;为学观;施教观;人才观  Abstract:iceducationinthelateQingDynastyandmadehistoricalcontribution.HiseducationthoughthadgreatinfluenceonthechangeoflearningclimateinSichuanandHuna

2、nprovinceofmoderntimes.Heeducatedalotofoutstandingpersons.intopracticaluse.  Keyicstudy;viewofeducation;viewoftalent    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又字壬父,湖南省湘潭县人,因自署所居曰“湘绮楼",学者称其为湘绮先生。湘绮先生为晚清书院教育倾注了半生心血,做出了历史贡献,其教育思想对近代川湘两省的学风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培育了一批英才,其为学观、施教观、人才观彰显出其独特的教育观。    一、“老而劬学”的为学观    王闿运尝谓“自强不息,老而劬学"[1]

3、(P797),终身为学是其一贯主张,他自己亦为学至终老,并极其强调为学须具备立志、持恒;深思、尚问;谦逊、好学;艰苦、自立等品质。  立志、持恒。志者,心之所至。志向端正,而后渐进,至于智滤通达。湖湘学者非常重视立志在治学中的作用,王闿运承湖湘学脉之濡染,对立志在为学中的作用极为重视,并将其列为士子治学必备的第一品质。在他看来,“士莫先于立志,志定则能自立矣。”[1](P515)立志能使人自定而后自立,而后知治生,“官不先事则无政,士不先志则无本”。[1](P523)王闿运曾与弟子廖春如言立志为学的意义:“孔子言为学先在志,又曰‘匹夫不可夺志',则志即勇也。治人先智,治己先勇,皆仁之

4、用耳。故罕言仁,而惟曰克己,己非私也。古之学者为己。己欲立达,志乃克之。故吾论士人,先须有壁立千仞之气,振其昏惰,去其瞻徇,审于义则达于世情矣。世情俗见,何关荣辱?毅然不惑,则其心专。作事迟疑,智不足也。智之不足,学不至也。学之不至,志不立也,志立则免俗矣。"[1](P526)立志能克人之昏惰之气、免除俗见,使人专意尚学、用智为学,最终达到“学至"。  王闿运认为立志之后在于学贵有恒,他极为强调“恒心"在持恒为学中的作用,尝语:“‘无恒产有恒心者,唯士为能'。盖富贵家子弟多损其志。故俊士多起于贫贱。"[1](P516)贫困能激励恒心的产生,而富贵则易使恒心沦丧。身为为学之人,在任何条

5、件下,都应该重视恒心之养成,“恒"是士人非常可贵的品质。王闿运于此曾作过一番精辟的论述:凡学贵有恒。  有恒者如寝食日有常时也。陶士行云:圣人惜寸阴,吾辈当惜分阴。惜分阴者何?朝暮运甓是也。一日之间,接人应事,皆非己课。岁月堂堂,去不可寻,惟此运甓有可验焉。余则代以抄书,日必一纸,十年则三千六百纸矣。故积书盈箱,亦自快也[2](P33)。自1853年起,王闿运定每日抄书,以抄助读,此后坚持不懈。其弟子杨钧亦曾谓“王湘绮先生自谓写字之多,古今第一"[3](P311)。以抄助读是王闿运与众不同的读书和教学方法,其对书院院生的要求也极为严格,规定诸生每日必须抄书。他自己亦是在持恒治学中体现

6、出勤勉之精神,用尽二十二年时光方阅完《五代史》。在阅完该书的当日,他于日记中记载道:“《五代史》阅毕,竟日钩考,随阅随作赞,未遑他事,至夜毕工。自己巳起,至今廿二年。"[4](P1666)湘绮先生持恒治学于此可见。在坚持学贵持恒的前提下,湘绮先生亦不倡扬疲劳战术,“学以有恒为贵,又不可疲其神智”。他认为治学应“课当有常,无常课者,虽忘寝食无益也"[5](P366)。  深思、尚问。在立志和持恒的基础上,王闿运认为深思与尚问亦是为学中必不可缺的基本品质。他尝道:“若学问并无前后辈。圣人,我师也,伏羲至孔子无尊卑而皆师之,余则友之,然则伊尹、召公亦我同学,如此乃能读古人书。"[6](P1

7、141)为学有良师引路是必要的,但“凡学不待师",必须养成自己深入思考的为学习惯,方利于学问长进。湘绮先生常言“人病不思耳"[5](P56),认为为学中深为忌讳的是只学不思,“不思则罔,是古今之通病也。"[1](P489)书生只学不思,学问终非己身。所以,在为学路上应懂得深思,对不解的疑问应通过深思作到使其释然而知其所以,此乃为学之良径。  与深思相连,王闿运认为为学亦须尚问。学问即是于学中问,问中学,能问方会有学问。“何以为学人?受教是也。何谓学问?教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