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源性胸痛39例临床研究

食管源性胸痛39例临床研究

ID:10520050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食管源性胸痛39例临床研究_第1页
食管源性胸痛39例临床研究_第2页
食管源性胸痛39例临床研究_第3页
食管源性胸痛39例临床研究_第4页
食管源性胸痛39例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管源性胸痛39例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食管源性胸痛39例临床研究食管源性胸痛系指由食管疾病或食管功能障碍引起的胸痛。其典型症状为“烧心”伴有胸骨后或胸骨下发作性疼痛,呈挤压性或烧灼样,临床表现酷似“心绞痛”。刺激性食物、运动、情绪紧张均可诱发,亦可自发性发作。由于一些脏器的感觉神经纤维在胸腹壁皮肤上定位互相重叠,确定胸痛的原发病因有时是很困难的,因此鉴别各种胸痛对于临床医师防止疾病的误诊误治是非常必要的。现就本院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诊治的以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食管源性胸痛39例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9例均符合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1],且排除了

2、冠心病心绞痛及其他食管疾病。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40~74岁,平均57.6岁。均有发作性胸痛症状,其中胸骨后疼痛25例,休息后缓解不明显,夜间平卧位胸痛发作15例,不伴有明显的喘息,饱餐后胸痛发作18例。有食管反流症状者23例;电子胃镜检查显示39例均为食管病变,其中胆汁反流性21例,食管功能障碍10例,食管动力障碍8例。�1.2治疗方法及结果�1.2.1一般治疗5避免餐后即刻卧床,减少每餐进食量,尽可能避免服用抑制食管和胃动力的药物,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1.2.2抑酸减少胃酸分泌,减轻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刺激,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的重要

3、方法。可选用H1受体阻断剂,如雷尼替丁(150mg/次,2次/d);对于疗效欠佳的患者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10~20mg/次,1~2次/d)。疗程均为1~2个月。�1.2.3胃肠促动力剂能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和食管蠕动的收缩幅度,缩短食管酸暴露的时间,增快胃排空,减少反流,如莫沙比利(5mg/次,3次/d)、吗叮琳(10mg/次,3次/d)。1.2.4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构椽酸秘。�1.2.5心理治疗对伴有明显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应解除思想负担,并可选用抗焦虑药如氯美扎酮、谷维素,或抗抑郁药多塞平、氟西汀等。39例患者经上述系统性治

4、疗后,住院时间9~21d,平均13.6d,胸痛症状均明显缓解,平均随访6个月,无一例再次复发入院。2讨论�5食管源性胸痛的常见病因:①胃食管反流病(GRED)和反流性食管炎(RE):二者是食管源性胸痛最常见的病因,约占50%~70%[2]。胸痛可以是其主要或惟一的表现,但大部分患者表现有烧心、反酸。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的胸痛,常于餐后和卧位时加重,半卧位或立位时减轻。应注意的是,部分冠心病患者可同时伴有胃酸反流而引起胸痛,因常用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会降低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和食管远端的收缩波幅,从而诱发胃酸反流,这

5、就是为什么有些冠心病患者经过扩冠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后仍表现出反复发作的不典型胸痛,而在经过同时积极的抗酸治疗后,胸痛得到缓解;②食管运动异常:引起胸痛发作的食管运动异常疾病可见于食管体部高幅蠕动性收缩、“胡桃夹”食管、弥漫性食管痉挛、强力型贲门失弛缓症、高压型食管下括约肌以及一些非特异性食管运动异常。在食管痉挛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胸痛,而且可以被硝酸甘油缓解。疼痛可表现为挤压性心绞痛样胸痛,多在进食或进食后发生,也可以在运动或情绪紧张时发生,可同时伴有吞咽困难,部位位于胸骨后或胸骨下,向肩、背和臂部放散,饮用苏打水有时可缓解疼痛,此点与心源性

6、疼痛不同。�食管源性胸痛的特点与“心绞痛”疼痛极为相似。表现为胸骨后或剑突下挤压性绞痛,如源于反流性食管炎者可呈烧灼样疼痛,也可为钝痛。疼痛可向下颌、颈部、上肢或背部放射,部分患者疼痛发作与进食、体力活动和体位5(如卧位和弯腰)有关。部分患者口服抗酸剂和硝酸甘油疼痛可缓解。食管源性胸痛患者胸痛发作可自发性,如弥漫性食管痉挛。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多有夜间反流发生,因此胸痛发作常在夜间,应注意与心源性胸痛、肺源性胸痛、肌肉骨骼异常所致胸痛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胆绞痛、急腹症)所致胸痛相鉴别。对于急性胸痛,首先要特别注意除外一些危及生命的疾病

7、,如心肌缺血、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肺栓塞和食管破裂等[3]。如果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很难区分心源性和食管源性胸痛,两种类型的胸痛均可由活动引起,特别是疼痛均可能被硝酸甘油缓解。有资料表明,反复发作的胸骨下或胸骨后疼痛被怀疑心绞痛的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约1/4~1/3者无阳性发现。因此必须详细问诊,全面检查,综合分析。诊断除依据临床特征外,可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以判断患者具体的胸痛病因。�参考文献�[1]李兆申.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9.�[2]Noauthorslisted.Anonymouscase

8、recordsoftheMassachusettsGeneralHospital.Weeklyclinicopathologicalexercise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