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消极执行成因及对策

浅谈消极执行成因及对策

ID:10529597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浅谈消极执行成因及对策_第1页
浅谈消极执行成因及对策_第2页
浅谈消极执行成因及对策_第3页
浅谈消极执行成因及对策_第4页
浅谈消极执行成因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消极执行成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消极执行成因及对策浅谈消极执行成因及对策消极执行是人民法院执行机构“执行难”的一种主观上的主要表现。如何克服消极执行,提高执行案件结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这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法律的信任;关系到司法公正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为破解执行难的问题,司法机关出台了很多办法:如严惩“老赖”、建立执行“黑名单”、限制高消费等等,但效果都不甚理想。在成因问题上,人们往往将其归结于历史、经济、文化、区域等客观因素,却忽视了在“执行难”这个屡治不愈的顽症背后,也存在着应当引起各级法院重视的主观因素。这就是近年来被司法界人士从“

2、司法腐败”中分离出来的“执行不公”、“执行不力”等消极行为,称“消极执行”。“消极执行”是对案件的执行不求进取的、消沉的执行,即案件立案以后,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主观上不积极主动采取措施,致使案件执行效率低下,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行为。一、消极执行行为的常见表现形式及成因(一)消极执行行为在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1.无正当理由延期或超期执行,包括执行人员自接到案件之日起未按规定的期限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及被执行人财产申报登记表等法律文书、执行人员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找被执行人谈话,了解被执行人基本情况和财产状况;2.执行人员在申请人提供了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后,没

3、有在规定的期限内查找和采取相应执行措施,或采取的执行措施不到位,致使应执行的财产被转移或灭失;3.被执行人具备执行条件,因金钱或人情的因素导致执行人员故意不执行;4.上级法院有明确意见而拒不执行的行为;5.不及时将执行兑现的款物交付给申请人或权利人;6.因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法院不愿得罪地方政府而降低执行力度,或暂缓执行甚至干脆长期搁置不再执行,这在委托执行案件中最为多见;7.个别执行人员素质较差。这是消极执行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情形,是近年来已经引起社会舆论关注的司法腐败问题的一个重要分支。“司法不廉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深恶痛绝的问题,而执行领域存在的消极

4、腐败现象在司法不廉中占较大比例。一些执行人员对自己要求不严,吃、请、收、礼,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严重败坏了人民法院的形象。”最常见表现有“给钱执行就易,不给钱执行就难”,正如王胜俊院长指出的“把执行权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搞权钱交易,严重败坏了人民法院的形象,个别法院执行部门窝案、串案问题严重,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极坏”。(二)针对上述现象,经认真分析,笔者认为,消极执行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个别执行干警责任心不强,没有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宗旨意识;2.案件执行过程中存在监督不力,监管不严等现象;3.奖惩考核机制不够完善;4.客观因素等导致的执行不能。

5、二、消极执行行为带来的社会危害性客观原因造成的执行难并不可怕,而主观问题下的消极执行所造成的执行难才是最令人担忧的,其危害性绝不可低估。其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影响法律尊严。民事诉讼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如果当事人手中的判决书无法得到兑现,判决书将会变成一张废纸、毫无价值,与当事人的诉讼预期差距很大,当事人会对法律产生失望和丧失信心。法律发生作用,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人民法院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来实现的,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好执行职能,法律的准则作用将无从体现,法律的尊严荡然无存。(二)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法律一旦失灵,市场经济就必然陷入无

6、序状态,而人民群众的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也必将会因“守法吃亏论”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动摇,将改变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和价值理念,使赖债不还、赖债有利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并将产生更多的经济诈骗犯罪,危害社会经济秩序。(三)司法权威受到严重挑战。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司法保护和救济,使人民法院维护公平正义的司法权威、执法形象受到损害。人民群众会因为对法院失去应有的信赖,而转入非法讨债的歧途,自行采取非法拘禁债务人或其亲属、非法扣押、变卖债务人的财产等违法犯罪手段进行讨债,产生更多的违法犯罪行为。(四)容易引发执行腐败。消极执行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必将使执行人员的执法权力

7、因失去制约而日益膨胀,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应有的保护,并滋生出以执行权谋取私利的违法乱纪行为。从已有的教训来看:尤其是“给钱则执行易,不给钱则执行难”的潜规则,“不仅破坏了法律的权威,败坏了法治政府的形象,更为重要的是,削弱了公民对法律和秩序的尊重和认同”,最终会严重损害人民法院的社会公信力。三、对策执行实践中,重点是提高执行干警执法理念素质,在预防机制上下功夫,让执行人员心中常念“紧箍咒”,制止和防范在工作中出现消极执行行为,强势推进执行工作。笔者认为,在制止和防范消极执行行为的工作过程中,应采取如下对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