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院外急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产科院外急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ID:10534309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产科院外急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_第1页
产科院外急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_第2页
产科院外急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_第3页
产科院外急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_第4页
产科院外急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科院外急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产科院外急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产科各类突发危急情况决定了急救工作的高强度和高压力性,给急救医务人员带来一定的身心影响。护理在救护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以及我院产科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担负着全县产科院前急救的任务。由于产科院前急救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急救人群的高危性及特殊性,不仅使院前急救护士的生活紧张无规律,而且常暴露在诸多职业危险因素中,如不注意个人防护或防护不当,就会造成各种不同的职业性损伤。其自身安全直接影响到产科急救工作的质量。现将产科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探讨如下:1产科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危险

2、因素分析1.1赶赴现场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院前急救是为了争分夺秒抢救母儿生命,护士常在飞驰颠簸的救护车中完成急救护理工作,往往忽略了自身安全,在救护车紧急制动中极会造成人身伤害。1.2生物因素7产科院前急救是指对产妇从急救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处置、途中监护、运送入院的过程,护士在急救现场为产妇提供急救治疗、护理,为了急救措施的尽快实施,难免接触其体液、血液、呕吐物、分泌物以及多种微生物等。艾滋病在我国已呈流行趋势,特别是伴有出血者极易被感染。有些管理者存在戴手套就是怕脏的陈旧观念,并且认为此举增加了医疗成本。更有调查显示,护士不戴手套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方便

3、”占52.1%[1]1.3物理因素①负重伤。院前急救护士经常要拎着沉重的诊疗箱、产科急救医疗仪器设备出诊。有时因乡村路不通需负重徒步奔赴急救现场,有时难免上山上楼,有时要搬抬产妇,使其体力消耗大,极易造成肌肉、骨骼的损伤。如果急救路况差,对环境不熟悉,夜间照明差极易造成跌伤、扭伤。护士站立时间过长,下肢静脉曲张发病率也明显增高[2];②锐器伤、针刺伤。院前急救危重产妇时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在现场进行,紧急情况下边行驶边抢救,易发针刺伤。护士是医务人员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3]。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远大于其他途径,约占80%。其中最常见的危害

4、是HBV、HCV、HIV[4];③噪音。院前急救有时环境差、噪声大。长时间处于高音量环境中,能导致耳鸣,血压升高、头痛、失眠等症。1.4化学因素7产科院外急救护士每天使用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对救护车及急救器材进行消毒,如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而这些化学消毒剂刺激皮肤黏膜、眼睛及呼吸道,都可能引起过敏性疾病和哮喘[5]。或发生大型灾难时产科急救现场的危险因素火灾、暴雨、水灾、毒气泄漏、塌方等对急救护士自身安全的危害。1.5心理因素①工作强度大致心理负担重;②工作环境差,产妇的呻吟声,救护车的警笛等刺激交感神经引起机体应激反应,且易影响精神状况和生活态度;③急救工作

5、的不规律和不可预测性使急救护士时刻处于备战状态,易造成身心倦怠,导致一定的精神压力;④担心自身急救知识和应急救能力不够,自身的压力大;⑤产妇及家属求救心切,护士经常受指责或辱骂,直接威协护士的人身安全和健康。1.6社会因素随着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和新闻媒体的报到,医疗争议的增多,社会的歧视和工作待遇低给护士带来一定的压力。2防护对策2.1赶赴现场过程中的危险因素的防护①根据产科急救工作的特点选择责任心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好的护士及驾驶技术好,情绪相对稳定的急救驾驶员;②安全知识培训:进行交通安全培训,即使急救也必须按规程进行;③加强管理:对救护车定期检查维修保养

6、,使其功能良好,对驾驶员执行严格培训考核。2.27生物因素的防护。美国疾控中心要求所有医务人员必须采取普及预防措施[6]可减少工作场所感染HIV、HBV、HCV等血液传播疾病的机会,要求护士进行各种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手套,操作后洗手,特别情况戴眼罩面罩,必要时注射疫苗以增强抵抗力。防止交叉感染。如果一枚被血液污染的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护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减少50%以上,说明戴手套进行操作的重要性。2.3物理因素的防护①人性化管理,实行弹性排班。根据忙闲时段合理安排值班急救人员以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职业损伤;②加强防锐器伤教育。掌握防锐器伤的安全操作

7、规范,防止和减少意外锐器伤的发生,加强对护士针刺伤的特殊教育,以改变其危险的工作行为,教育内容包括针刺伤的预防和意外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救护车行驶途中抢救者如何自我保护;③特别强调搬运技巧培训。不合理的搬运物体是造成肌肉骨骼劳损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护理人员搬运技巧培训,掌握相关力学原理,注意节力原则,运用省力搬运方法,保持正确工作姿势,避免运动功能损害;④加强自身调节。注意劳逸结合、合理营养、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及心理状态。必要时申请休假,减少职业紧张感。2.4化学因素的防护指导护士掌握正确配制使用消毒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强化自我防护意识。教育护士应对不同事

8、件做好相应防护,在确保患者安全感的同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