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ID:10548947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_第1页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_第2页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_第3页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_第4页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_第5页
资源描述: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摘要】  介绍了目前常用脂质体的两大类制备方法:被动载药法和主动载药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被动载药法适于脂溶性强的药物,包封率高且不易泄露;而主动载药法适于两亲性药物。【关键词】脂质体;被动载药;主动载药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提高药物疗效、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及靶向作用的特点。三十多年来,人们就其制备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脂质体是由磷脂分子在水相中通过疏水作用形成的,因此制备脂质体所强调的不是膜组装,而是如何形成适当大小、包封率高和稳定性高的囊泡。制备的方法不同,脂质体的粒径可

2、从几十纳米到几微米,并且结构也不尽相同。目前,制备脂质体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薄膜法、反相蒸发法、溶剂注入法和复乳法等,这些方法一般称为被动载药法,而pH梯度法,硫酸铵梯度法一般被称为主动载药法。  1被动载药法脂质体常用制备方法主要有薄膜分散法、反相蒸发法、注入法、超声波分散等。在制备含药脂质体时,首先将药物溶于水相或有机相中,然后按适宜的方法制备含药脂质体,该法适于脂溶性强的药物,所得脂质体具有较高包封率。  1.1薄膜分散法  此法最初由Bangham等报道,是最原始但又是迄今为止最基本和应用最广泛的脂质体

3、的制备方法。将磷脂和胆固醇等类脂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有机溶剂,然后将此溶液置于一大的圆底烧瓶中,再旋转减压蒸干,磷脂在烧瓶内壁上会形成一层很薄的膜,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缓冲溶液,充分振荡烧瓶使脂质膜水化脱落,即可得到脂质体。这种方法对水溶性药物可获得较高的包封率,但是脂质体粒径在0.2~5μm之间,可通过超声波仪处理或者通过挤压使脂质体通过固定粒径的聚碳酸酯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脂质体的粒径。  1.2超声分散法  将磷脂、胆固醇和待包封药物一起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后旋转蒸发去除有机溶剂,将剩下的溶液再经超声波处理

4、,分离即得脂质体。超声波法可分为两种“水浴超声波法和探针超声波法”,本法是制备小脂质体的常用方法,但是超声波易引起药物的降解问题。  1.3冷冻干燥法  脂质体混悬液在贮存期间易发生聚集、融合及药物渗漏,且磷脂易氧化、水解,难以满足药物制剂稳定性的要求。1978年Vanleberghe等首次报道采用冷冻干燥法提高脂质体的贮存稳定性。目前,该法已成为较有前途的改善脂质体制剂长期稳定性的方法之一。  脂质体冷冻干燥包括预冻、初步干燥及二次干燥3个过程。冻干脂质体可直接作为固体剂型,如喷雾剂使用,也可用水或其它溶剂化

5、重建成脂质体混悬液使用,但预冻、干燥和复水等过程均不利于脂质体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如在冻干前加入适宜的冻干保护剂,采用适当的工艺,则可大大减轻甚至消除冻干过程对脂质体的破坏,复水后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及包封率等均无显著变化。单糖、二糖、寡聚糖、多糖、多元醇及其他水溶性高分子物质都可以用做脂质体冻干保护剂,其中二糖是研究最多也是最有效的,常用的有海藻糖、麦芽糖、蔗糖及乳糖。本法适于热敏型药物前体脂质体的制备,但成本较高。陈建明等〔1〕以大豆磷脂为膜材,以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采用冻干法制备了维生素A前体脂质体,复水化后

6、平均粒径为0.6151μm,包封率98.5%。林中方等〔2〕采用冻干法制备了鬼臼毒素体脂质体,复水化后平均粒径为1.451μm,包封率72.3%,但是这种方法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例如脂质体复水化后粒径分布不够均匀。  1.4冻融法  此法首先制备包封有药物的脂质体,然后冷冻。在快速冷冻过程中,由于冰晶的形成,使形成的脂质体膜破裂,冰晶的片层与破碎的膜同时存在,此状态不稳定,在缓慢融化过程中,暴露出的脂膜互相融合重新形成脂质体。何文等〔3〕分别用反相蒸发法、乳化法和冻融法制备了甲氧沙林脂质体。通过研究发现,冻融法

7、制备的脂质体的包封率最高,但是粒径最大。反复冻融可以提高脂质体的包封率,王健松〔4〕制备了阿奇霉素脂质体,实验发现,经3次重复冻融后,阿奇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从61.4%增加到78%,但是当冻融次数增加到4次,包封率变化很小。该制备方法适于较大量的生产,尤其对不稳定的药物最适合。  1.5复乳法  此法第1步将磷脂溶于有机溶剂,加入待包封药物的溶液,乳化得到amyer等〔14〕在研究中发现通过跨膜pH梯度法制备多柔比星脂质体,pH梯度达到3.5时包封率达98%,降低内水相缓冲液的pH可增大pH梯度,但会加剧磷脂的

8、水解,降低脂质体的稳定性。  此外,药物自身性质如油水分配系数、膜渗透性等亦可影响包封率。Quan等〔15〕用pH梯度法制备多巴胺脂质体,由于多巴胺亲水性较强,无法直接克服能量壁垒穿过脂质双分子层进入内水相,但与拉沙洛西(lasalocid)结合形成复合物可暴露出亲脂性表面,即可穿过脂质膜进入脂质体,包封率提高到85%。氧化苦参碱水溶性较大,脂溶性较弱,因此采用pH梯度法制备脂质体包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