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ID:40553080

大小:174.5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4

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_第1页
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_第2页
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_第3页
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制各脂质体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黄祖新章文贤黄文树(福建师大生物工程学院福州350007)摘要:腾质体是由人工方法形成的磷脂双分子膜完奎封闭的球状微囊.腊质体的生化作用主要由其所携赢的物质如碑、抗原、药物等所决定.但善功能发挥也与腊质体本身蛄构特点有关.脂质体结柑特点由脂质体的制备材料和制备技术方法所决定.本文介绍了脂质体的常用几种制备方法,指出不同制备方法脂质体的蛄构性拖有所差异,并结合删质棒在医学.酶工程方面的应用,简要概迷脂质体制备技术的最新进展.关t词:脂质体粪脂质膜脂质体(Liposomc)首先由Bangham等人于1965年提出,

2、是指由人工方法形成的磷脂双分子膜完全封闭的球状微囊。由于脂质体的特殊膜结构及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对脂质体的系统研究日益受到有关学者的重视。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广泛开展了脂质体在人工生物膜、药物输送、免疫佐剂、基因工程载体、免疫诊断技术、酶工程的脂质体固定化酶等领域的深入研究。本文仅就脂质体常用的不同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1.脂质体的特性脂质体是人工制各的类脂质的球状微囊,由1个或多个类脂双分子膜包裹着水相介质组成。脂质体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磷酸类脂物质,胆固醇及其兼亲性分子的混合物。这些物质组成脂质体结构.使其能够携载各

3、种亲水的、疏水的和两性的物质,它们被包入脂质体内部水相,或插入类酯双分子层或吸附、偶联在脂质体的表面。脂质体是目前在体外实验中能够将各种物质引入细胞内的最有效的载体,已有数百种不同物质可包被于脂质体中。其中包括酶、糖脂、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药物、抗原、疫苗、螯合剂、标记物、染色体片断及某些离子等。脂质体又因其无毒性,又无免疫原性,在体内的可降解性,使脂质体可以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脂质体根据形状和结构不同一般分为多层脂质体(MLV)、小单层脂质体(SUV)、大单层脂质体(Luv)。脂质体生化作用主要由其所携载的物质如酶、抗原、药物等

4、物质所决定。但脂质体本身的一些特点如静电荷量构成,类脂质膜的层数.膜的流动性、小囊的直径以及和抗原或药物的结合方式等也影响其功能的发挥。而这些特点主要由脂质体的制备材料和制备技术方法所决定的。2.脂质体的制备方法2.1类脂薄膜水化法将类脂及疏水性抗原混合物溶于有机溶液(如氯仿溶液),置圆底烧瓶内经减压旋转蒸发-除去氯仿形成脂质干燥薄膜,然后加^磷酸缓冲盐水(PBS)震荡使脂质充分分散,可加入玻璃小珠或短暂超声处理促进这一过程即形成多层脂质体(MLV)。2.2冻融法用超声处理类脂薄膜水化形成的多层脂质体悬液至澄清,可得N4'单层脂质体(SU

5、V),任加入抗原后,置液氮速冻,然后置室温融化,最后再作一次短暂的超声处理。这种方法可获得抗原掺入量高、膜通透性低的大脂质体。2.3冻干再水化法将含有抗原的多层或小单层脂质体悬液置于冻干机中冷冻干燥成粉末,在使用前加水重新水化制成DRV脂质体。用各种方法制成的带抗原脂质体都可以经冻干处理,重新水化后,抗原太部分不损失,定位也不改变,且不损害免疫抗原性。冻干法的脂质体也适用包埋酶的固定化.2.4乙醚注射法磷脂溶于乙醚中,缓慢地注射到溶有抗原或抗体及标记物的水相。水相保持温度在乙醚沸点之上,乙醚蒸发过程与水相接触、磷脂被分散而融合形成大小较均

6、一的脂质体。2.5反相蒸馏法将溶有抗原或标记物的水相混悬于溶有磷脂的有机溶剂中,经超声波处理,便产生一种稳定的单分子磷脂层的液滴——翻转微粒,通过减压旋转蒸发,逐步去掉有机溶剂提高翻转微粒的浓度,直到成为一种胶体,这时一部分微粒开始变得不稳定,释出微粒中的水分.与相邻的微粒融合形成脂质体。此法得到的是单层脂质体.并可根据需要改变脂质体的大小。2.6Ca2+,---EDTA螯合法先通过超声波处理将磷脂制成负电荷性的空白脂质体,然后加入Ca2+,使之相互融合.再加入磷酸盐缓部液(含抗原)充分震荡.最后加入EDTA螯台Ca2+,除去之,即可得包

7、含抗原的Luv型脂质体。2.7反胶束法将60mg的大豆磷脂,30mg胆固醇溶于10ml癸烷中,经超声振荡3—5min,即可形成白色反胶柬液滴,适量蒸馏水加入到带有导管的锥开容器中,控制在容器液面,将几滴含大豆磷脂,胆固醇、癸烷(10:5:85)混合溶液铺展水面.400ul经修饰硬脂酸分子的抗原溶液注入到有机相中,在重力作用下,反胶束穿过油,水界面单分子膜时,修饰有抗原的磷指膜自动包被在其外层形成免疫脂质体。抗原改为酶溶液而成为反胶束酶—循质体系统。不同制备方法产生的脂质体有较大的差异。如反胶柬法.乙醚注射法一般只能制造小单质脂质体(SUV

8、),由于SUV脂质体包封容积小,只用于低分子量的抗原。类脂薄膜水化法.冻干再水化法适用于制备包封容积大的脂质体,尤其是冻干再水化法制各工艺温和,适用于具有结构活性药物.大分子的抗原及生物活性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