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婚仪的再检讨

唐代婚仪的再检讨

ID:10562529

大小:88.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07

唐代婚仪的再检讨_第1页
唐代婚仪的再检讨_第2页
唐代婚仪的再检讨_第3页
唐代婚仪的再检讨_第4页
唐代婚仪的再检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代婚仪的再检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唐代婚仪的再检讨唐代婚姻礼俗是涉及唐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前辈学者对此有过不少研究,已故赵守俨先生《唐代婚姻礼俗考略》[①]和周一良先生《敦煌写本书仪中所见的唐代婚丧礼俗》[②]两文,尤结合传世史料和敦煌书仪,对婚礼方式、仪程作过详细的考论。鉴于此,笔者在撰写《唐礼摭遗》一书讨论婚礼时,大多也只是重复前人之说。近日在读书和向前人学习的过程中,却发现某些细节和相关程式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唐人虽然套用古婚姻“六礼”的名目,实际不过吸收汉魏以来大家制度,并以现实生活中的内容相比附杂糅之,从而简化步骤并形成自身的特色。故是文名以“再检讨”,是想就这些问题再提出一些看法以作补

2、充。一、通婚函书与纳采婚礼古名“六礼”,即《仪礼·士婚礼》疏所说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是婚事进行过程中的六个程式。按照礼经规定,在行六礼之前应先遣媒人通辞,称为“下达”[③],获得准许后才能依此程式按部就班地进行。六礼各有不同作用,据《艺文类聚》卷四○《礼部下·婚》引《郑氏婚礼谒文》采用较通俗的解释说:“纳采,始相与言语,采择可否之时。问名,谓问女名,将归卜之也。纳吉,谓归卜吉,往告之也。纳征,用束帛,征,成也。请期,谓吉日将[至?],亲迎谓成礼也。”尽管说得不够清楚,但总的看来不过是婚姻之家从初达成协定后不断往来接触,直至婚姻完成的一些名目。且六礼虽始终被列入

3、历代朝廷正礼,在后世看来却并不完全实用,所以有些便不免空存其名,有些却被充实以不同内容,书仪中的通婚书便是其中之一。通婚书又称通婚函书,在赵守俨先生的文章中曾经有过介绍,并认为颇似后世的庚贴,但对其与古婚姻六礼的关系语焉未详。敦煌书仪中出现的通婚书,其具体样式如P.3442杜友晋《吉凶书仪》所示:通婚书皆两纸真书,往来并以函封。(内左右名白书,亦云号,亦云次第娘,所以敬礼。)月日,名顿首顿首。阔叙既久,(未久,虽近。)倾属良深。(若未相识云;藉甚徽猷,每深倾属。)孟春犹寒,体履如何?愿馆舍清休。名诸疹少理,言展未即,惟增翘轸。愿敬德厚,谨遣白书不具。姓名顿首顿首。名白:名第某

4、息某乙,(弟云弟某乙,侄云弟〔第?〕某兄弟某子。〕未有伉俪。承贤若干女(妹侄孙随言之。)令淑[有闻?],愿托高媛,谨因姓某官位,敢以礼〔请〕。姓名白。相对通婚书,女家也有答婚书(或称答婚函书)与之对应: 月日,名顿首顿首:乖展稍久,倾仰唯积。辱某月日书,用慰延伫。(若未相识云,久藉甚德,音问批展,忽辱荣问,慰沃逾深。)孟春犹寒,体内何如?愿馆舍休宜,名诸疹弊,言叙尚余,唯增眷仰。愿敬重。谨还白书不具。姓名顿首顿首。名白:第某女(妹侄孙)随言之)四德无闻,未闲礼则;承贤某息(随来书。)顾存姻好,不敢敬违。(亦云不敢承命,又云敬承来命。)姓名白。通婚书从内容而言即是求婚书,所说“

5、皆两纸真书,往来并以函封”,据赵和平指出,乃是采用月日在前,一书两纸,每纸都有开头和结尾的复书形式。答婚书亦然,其两纸之分即依上分段所示。赵守俨先生指出,通婚书“一幅是男方家长给女方家长通问候的短函,另附别纸,才是婚礼的主体”;是非常正确的。但之所以这样做却是礼仪格式的要求。据同是杜氏所作的《新定书仪镜》引卢藏用《仪例一卷》说明,“古今书仪皆有单复两体”,但唐朝经过改革,只有“通婚[书]和重丧吊答量留复体”。相对于一书一纸、月日一般放在后面的单书,以真书也即楷书书写、有着函封的婚书采用复体形式显然是为了表示尊敬和郑重。后来吉凶复书的形式越来越少,唐后期婚书仪也常常改用单体,如

6、P.3502晚唐《新集诸家九族尊卑书仪》。但只是去掉两纸中间的尾语和开头,词句略简单一些,基本层次和内容并没有变,这样寒暄和求婚答婚实际也就和到了一起。婚书往来的措辞自然都要用敬语,而且要用对等的关系。例如通婚书的信封封题写成“郡姓名白书谨谨通某姓位公”两行,其“郡姓名白书”下,还注明“若尊前人,即云某郡官姓名”。前人是指收书人即女方家长,郡指郡望,意思是说,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男方家长不但要称自己的郡望,还要加上官名。这样官族并重,一方面与称对方“姓位(官位)公”相当,一方面也表示自己身份配得上对方,给了对方足够的面子。但是答婚书却在封题“某官郡姓名白答谨谨还某姓位公阁下

7、封”的“某官郡姓名白答”下,注明“前人卑不用某官”,这个前人自然是指原来求婚的男方,意思是如果男方家长官小或无官,女方家长不能自署官名,以免显得以势压人。这样的署名方式除了刻意尊重对方外,似乎也暗含着门当户对的意思。通婚书之所以又称函书是因为有木质的“函”作包装,且其规格很不寻常。P.2646张敖《新集吉凶书仪》称通婚书“切须好纸,谨楷书,紧卷于函中。函用梓木、黄杨木、楠木等为之。函长一尺二寸(象八寸弟子),函阔一寸二分(象十二时),函板厚二分(象二仪),函盖厚三分(象三才),函内阔八分(象八节)”。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