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策略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策略研究》

ID:10588148

大小:1.03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8-07-0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策略研究》_第1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策略研究》_第2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策略研究》_第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策略研究》_第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策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结题报告2007年10月15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2007年度厦门市社会科学资助课题.**课题组顾问:赖菡、林守章课题组组长:林春才课题组副组长:吕文芳、陈琦、苏宜尹、林解成课题组成员:方旭、林莉莉、纪华强、毛媛媛、陈静、潘世锋、王如新、李日芳、胡胜利、吴晓霞、黄鹭璐、朱校园、张志愿、陈熙熙、袁安明、潘永俊、马蔚斌、詹功祚、李丽芬、林菁、林育治、林金环厦门市教育局课题组(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胡胜利执笔)摘要本课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结构为纲领,以

2、哲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美学、社会心理学等多种人文、社会学科已有的价值观研究为基础,采用“多特征──多方法矩阵”的方法,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策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结合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际,初步构建了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明确具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体系;通过2910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揭示了中小学生群体的主流价值观特点、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的主导价值观的认同特点;通过对26所

3、中小学312名教师的访谈及与50名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的座谈,在了解和总结我市中小学开展价值观教育的现状与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与技术,就如何科学、有序、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途径、方法与策略。同时,本课题还就价值观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关键词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策略研究,结题报告。1课题的提出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事物对个人或对社会的意义和重要性

4、的观念,它是一种有层次的结构,因而也被叫做“价值系统”(valuessystem)。当一种价值观经内化而成为人的行为向导时,就称之为“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稳定价值观的动态表现。长期以来,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人文、社会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社会心理学关注的是价值观的心理结构、过程、功能及其测量,社会学关注的是社会结构及社会变迁对价值观的影响,而教育学关注的则是影响价值观形成和改变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及其教育干预。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价值观的研究始于1926年Perry对

5、价值观的分类,但对价值观的定义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直至20世纪50年代才基本达成共识。1951年,Kluckhohn将价值观经典地定义为:价值是一种外显的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thedesirable)37结题报告2007年10月15日的看法,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它影响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和目的的选择;同时,他将蕴含于一个一个有关“值得的”背后的有关对大自然的看法、对人在大自然的位置的看法、人与人的关系的看法以及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关系时对值得做及不值得做的看法的一整套具有普遍性、

6、有组织的构念系统称之为“价值取向”(valueorientation)。这一定义区分了“值得的”和“想要的”两个概念,将价值观定位于与“以人为中心的”和“值得的”有关的东西,使价值观在概念结构上显得更为清晰。20世纪70年代,Rokeach开创性的工作将价值观研究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他将价值观定义为:“一个持久的信念,认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的终极状态,对个人或社会而言,比与之相反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的终极状态更可取。”(Rokeach,1973年)他认为,价值观是一般性的信念,它具有动机功能,它

7、不仅是评价性的,还是规范性的和禁止性的,是行动和态度的指导,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现象。近年来,社会心理学家们大都认为,价值观是社会心理学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它是比态度更抽象、更一般的具有评价性、选择性、规范性的深层心理建构,是文化成员合理的信念体系。然而,无论是Kluckhohn的经典定义,还是Rokeach的开创性定义,其出发点和前提都是将价值观看成个体的心理现象和个体的社会心理现象,其内涵也仅是价值观的个体系统。而社会学家Parsons则把价值观视为社会成员共享的符号系统(Sharedsymbo

8、licsystem),文化人类学家则将价值观作为某一文化类型的特征加以研究。同时,随着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及其有关价值观内容研究成果的问世。价值观的研究逐步从个体层面扩展到社会和文化的层面,从而引发了许多关于个体价值观、社会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之间关系的研究。1994年,我国台湾地区学者杨中芳认为,个体价值观即个体的价值体系,它包括世界观(对人及其与宇宙、自然、超自然等关系的构想,对社会及与其成员关系的构想)、社会观(从文化所属的具体社会中,为了维系它的存在而必须具有的价值理念)、个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